体育大课间对提高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蔡清华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深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蔡清华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第二中学   067500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深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对于学生的体质锻炼,参与体育活动而言,主要靠自觉性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当代我国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特点是,喜欢学习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学生们厌倦了单调枯燥的肢体活动,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因此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大课间“以操促德、以操益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是该活动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可以对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起到积极的调剂作用,而且对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素质教育养成有着显著的提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  学生  行为养成  教育作用?
        1.研究目的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就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行为的习惯。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意志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同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2.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法
        通过近三年来对我市两所高中、11所初中、46所小学关于开展体育大课间的每年的督导,评比检查,总结。组织不同阶段的学校,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大课间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参与性等,制定和改进相关的活动策略。
        2.2 现场观察法
        通过实地、利用不同时间段来观察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习惯、方法、内容、了解学生参与的态度、意识、兴趣、及通过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行为习惯产生的影响,分析观察的结果,积累资料。
        3.研究的原则
        3.1“健康第一”是体育大课间的指导思想
        学校提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和科学有益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热情,活跃学校氛围,改变不良情绪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健康第一”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以操促德、以操益智、以操健体、以操审美是该活动所具备的教育功能,整个活动体现了“健康、快乐、主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学校的不断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3.2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初中生处在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阶段,但是由于自我的社会经验有限,又不能很好的解决自我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给学生树立一定的规则,从行为上加以约束,这样强化高质量的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意义。即便是再难以管束的学生也不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落后,我们就可以针对他们极其自尊的心理特征,让所有的学生加入的大课间的活动中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没有理由落后,让学生在快速,高质的大课间活动中充分找到自我的成就感。
        3.3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特点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牵涉到学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系统工程,在整个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它需要学校领导的明确认识、高度重视,并将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向全校师生进行说明,以赢得师生的认同与支持;它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考察,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全面检验。
        4.结果与分析
        4.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众多因素,它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各学科教师结合指挥音乐所创编的主题操,表现了各学科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来自不同学科的风格差异,轻松吸收了不同学科的营养。
    4.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课间活动让教师更加贴近学生,完全平等的活动关系,促使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念的确立。学生“有组织的自由活动”为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及个性差异提供了契机,拓宽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的视角,为教师有的放矢的选择教育方式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工作效能。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能够激发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热情,教师编写的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乡土)教材内容被广泛采用到大课间后,可以对教师树立大学科概念起到促进作用。
        4.3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多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和活动内容的不断转换能让学生养成服从大局的团队意识,听从指挥、严守纪律的个人作风,使学生自觉形成“爱国、爱党、爱学校,爱班、爱己、爱亲朋”的集体主义精神。分组活动中的游戏、竞赛,会让学生遇到失利和挫折,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和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心理素质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5.结论与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给强调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展阳关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心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养成诸多良好的品性,而良好品行的养成又对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只有真正认识了体育大课间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的组织安排大课间,我们认识清楚了,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自己长远发展的意义,让我们从阳光体育抓起、做好,使其对提高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冯志健.阳光体育运动为提高学生素质带来新希望[J].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3]郑伟伟.如何利用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