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杨亚男
[导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从节奏感训练上出发,找出教育中的重点
        杨亚男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中心校, 山西 运城 0437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从节奏感训练上出发,找出教育中的重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在保持教育连续性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根据儿童爱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节奏感的训练穿插于丰富多彩的日常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逐步增强自身的节奏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真正得到“音乐骨骼”——节奏感的建构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生节奏感;培养措施
导言:
        音乐课程的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节奏感是学习音乐必备的一项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切实的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加强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要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 节奏教学的概述
        一般我们所说的理论性的节奏就是根据音的长短,强弱,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就变成了节奏。“节奏”无处不在,大自然里、社会生活里,甚至我们自己都环绕在节奏这个大环境里,比如说大自然的雷声、雨声是一种特殊的节奏,马路上的汽笛声是一种节奏,甚至我们的心跳也是一种有节奏的律动。达尔克罗兹与奥尔夫在音乐教育方面都很注重节奏教学,达尔克罗兹关于通过节奏运动唤醒儿童音乐本能的观点,是一个涉及教育哲学的音乐教育方法论命题,这贯穿在他的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在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是培养儿童音乐灵感、激发儿童音乐学习积极性、独创性的一门基础学科训练,也是音乐教学各种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强幼儿的音乐审美、音乐感悟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幼儿各种意志力具有突出的作用性。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现状
        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音乐教学活动并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案,因此往往不会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部分学校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唱歌,并没有教授学生技巧和知识点,特别是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是非常欠缺的。再加上,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限制使得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节奏感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导致其将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娱乐性学科。这样就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另外,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音乐教学缺乏责任心,导致教学中的节奏感培养流于形式。
3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要性
3.1 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具有音乐节奏感是能否鉴赏一首好音乐的关键,若小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良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的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够良好地把握乐曲、鉴赏乐曲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上,对原有乐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3.2 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抚慰心灵,陶冶情操,与灵魂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跳动的音符及不一样的旋律对小学生纯净的心灵进行良性塑造,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3.3 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感要求对耳、眼、手、脑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进而也促进了其想象力、创造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4 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探究
4.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向学生传授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学生生活中节奏感比较强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在课后体验音乐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聆听。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2 结合肢体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肢体动作,肢体动作的结合可以更加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歌曲的节奏。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手脚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4.3 巧用各类打击乐器
        鉴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此处所指的打击乐器指的并不是那些专业的乐器,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小物件,例如杯子、锅碗瓢盆等等,利用好这些生活物品不仅能增添教学趣味,在教学功能上也毫不亚于专业的乐器。以玻璃杯为例,在水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杯体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可利用这一奇妙的物理现象,指导学生用“敲杯子”的方式记忆和感受音乐节奏。当然,“敲杯子”的过程并不简单,教师必须时刻从旁进行有效指导,方可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4 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科目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画片的插曲,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课堂之上。在选择动画片插曲时,教师要注意这些插曲一定要有节奏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歌曲中的节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节奏感。
4.5 巧妙示范,提升学生节奏审美能力
        课堂中,教师用乐器演奏乐曲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以及肢体随着乐曲旋律发生的变化,从中发现节奏的变化,长期的示范演奏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另外,在乐器欣赏课堂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小同的乐器表演,并组织学生观看,观看完之后要求学生对所演奏的乐器进行点评和赏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接受音乐教育,不仅激发出自己的内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节奏感大大增强。
5 结论
        从古至今,我国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处于顺应时代趋势的状态,然而不变的是数千年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我国教学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因而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优秀杰出的教育家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各个时代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艺澄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4),117+121.
        [2]温立凤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方法剖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58.
        [3]张莲英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7,(S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