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辉
新疆第一师九团第二中学 843000
摘要:老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一定要给予语文教学高度重视,让学生学好语文,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语文是枯燥、无味的,这给老师的实际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不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校课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当前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的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但在教育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老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通过学生的行为推测学生心理,从而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当前小学学习习惯现状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当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从当前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小学生并不喜欢预习课文,只是依赖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其次,有的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使得课堂效率降低,这些行为习惯的出现都不利于语文学习的开展,因此老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从当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较多,这将会对语文学习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鉴于当前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可从兴趣开始入手。比如在学习诗歌时,老师可以通过描绘诗歌中的画面讲述是个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画与诗歌有关的图画,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绘画中的语文,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对于部分不喜欢预习的同学,老师可以带领着同学一起预习,这样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逐步建立高效课堂。
二、通过教学实践扩展课堂内容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的,而在课堂当中,老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课堂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多多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学习课堂中看不到的知识。
(一)拓展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课堂当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他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因此,老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借助课外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在讲解《女娲补天》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与《女娲补天》题材一致的寓言故事较多,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课堂知识,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活跃课堂氛围,快乐学习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当前语文课堂较为无聊死板,死板的课堂氛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讲述语文知识,老师可以将每一个小知识编写成一个个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解相关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语文知识,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整个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
三、通过教学实践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发展需求,核心素养教学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老师的角色,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与学生积极的进行沟通,逐渐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大多数的老师依然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当,要以命令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对于老师的角色产生了厌倦心理,无法投入到学习当中。老师需要不断的转变自身角色,从权威的引导者开始逐渐转变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成为朋友,再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同老师这个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当中,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之下,我们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师生平等,因此我们要逐步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与学生交多多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内心诉求,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以及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意识到,老师与学生之间是独立而平等的,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结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体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其次老师也需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变得高效有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胡月.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6)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讨[J]. 强亚雄. 学周刊.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