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刚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
        陈刚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金马中学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调节教学课程氛围,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程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促进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实践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了有效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学校专门开始了一门《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们通过日常课程的学习来增强自身意识。但是,从教学课堂开展的情况来看,它并不如校方所期待的那样使人满意。而初中生在中学阶段可能会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不能够正确理智的辨明一些事情,这往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和法制的事情,更严重者甚至会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加强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老师,如何把这种有效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完善,许多初中教师对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教育理解存在不同的误区。有些教师对待课改的态度不够认真,认为它们不重要,也可能是学校的领导对教师关于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要求度不高,这导致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毫无新意,还是老一套模式。例如:放一放教学视频,朗读一下课件,教学的深度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东西上。这种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看更多的视频,更多的课件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没有顾忌到学生是否能听的懂,条条框框的没有什么规律,或实际的实例对应来说明。
        1.2教学素材选取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法制意识的培养教材就是《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多,具体的实例很少,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整理修改、添加实例,也可以由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去搜寻合适的实例来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说明,最好是同学们能理解的实例。教材没有制定针对学生的培养法制意识的中心思想与措施,这让教师与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具体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实践要点
        2.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还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应该不断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不再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开展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时,可以不拘泥于教学课堂,充分运用平常相处、班会、校内比赛、带领学生参观敬老院服务老人、体验生活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输道德的行为观念、法律的基本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树立模范作用,运用实践的效果让学生积极转变观念,模仿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灵活运用课本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课本知识,灵活运用教学案例,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述道德知识理念,解决学生平常的人际沟通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换位思考,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身边的动物,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观看动物孕育的全过程,深入了解生命的全过程,敬畏每一条生命、珍惜生活、守护生命,了解生命的顽强,进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努力奋斗活出生命的精彩。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时,可以从课本知识延伸到当前时代热点,和学生分享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控制情绪。
        2.3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加入个性化培养,在初中学生认知范围内选择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其次,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应多激励学生,通过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使学生提高自信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可以发挥其学习潜力,更加主动的进行知识学习,提高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要开展科学的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表现和问题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制素养方面的能力发展,并且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2.4掌握学生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想法,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该门课程在生活中是否影响你的行为;询问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是否存在困难;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想法,并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并组织相应的活动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讨论发现自身不足之处。通过学生间或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什么问题属于道德问题,什么问题属于法律问题,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德育与法制教育教学在他们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老师们重视对他们德育意识的培养与构建,而且家长们也是比较关注的。同时,通过以上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指引,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德育与法制教育对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积极有所作为,为学生们去营构一个良好的德育与法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晴晴.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5):124-125.
[2]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3]张叶.谈中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均衡话语权的有效措施[J].语文教学之友,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