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锐
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5
内容提要:构建善学课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思维。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了“深度解读教材,有效确定目标”,“提供支架导学,优化教学设计”,“贯穿思维启发,激活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提升自学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善学课程 支架导学 思维启发 自学能力
善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和思维工具,善于逻辑思维。通过训练,善学课程一步夯实学生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构建了“深度解读教材,有效确定目标”,“提供支架导学,优化教学设计”,“贯穿思维启发,激活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提升自学能力”的善学课堂体系。
一、深度解读教材,有效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特定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要求,它是一种行为目标,是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的能力、养成的态度、形成和发展的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明确要求。教学目标有导向、控制、评价、激励等诸多功能,师生的互动活动、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应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同时又受目标的制约。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引导者、设计者,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教学内容的开发者。特别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鼓励教师,采用主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打破教科书唯一的来源的局面。深度解读教材,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内容中核心的成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突破教学重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要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具体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提高学习效益。
二、提供支架导学,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结构高效化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启发性、生动性、自主性、差异性”四性原则。
如拼音趣味教学实施策略中,教师可以采用:(1)充分利用插图编故事;(2)玩趣味小游戏;(3)开动脑筋编顺口溜;(4)联系周围环境标拼音等方法。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让学习成为学生乐趣时,学生学习才更为有效。教师要顺应学情实际,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力争创设一种愉快的活动环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拼音,这样不仅能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先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这两个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抓住“信奉”一词的理解理清文章脉络,把长长的四个大段,浓缩为“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十二个字。接着重点学习“推理与实验”部分,通过网络模拟演示,小组合作学文、写辩词等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伽利略的内心,品味感悟到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最后总结全文,并推荐学生阅读伽利略的传记,进一步感受。
三、贯穿思维启发,激活课堂教学
适时、适度的启发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把启发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对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脱离学生原有的基础,扬长避短地活用教学方法,以实现明确学生学习思路,弄清事物本质属性,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事半功倍。
1.调动感官,触发乐学。语文教学,如果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肤浅。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2. 变“讲”为“导”,问题引路。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能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也是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的表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发现的问题,有一条重要的方法就是“触类旁通”。如读到《童年的发现》中小费奥多罗夫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去请教他们的老师的几个问题,只有一句有提示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不加提示语让人感觉问得更加急切,好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3.突出思维和语言训练。读写听说是语言能力表现的四个基本方面,其核心内容质上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语文教学抓住语言材料及内容,从中领悟方法,再用方法进一步理解运用语言材料,做到内容语言与方法并举,理解与运用同步。
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态度的词——信奉,老师提供了“古代儒家学子们跪拜孔子,亚斯兰教徒朝拜真主,僧人跪拜佛祖”这些资料,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中指人们非常信仰亚里士多德,把亚里士多德当做神错误做法。再找出课文中表现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其他语句,读一读。经过一轮思维的引导和朗读的训练,学生明白了伽利略面对的是人们这样严厉的指责、挖苦和攻击。这种学思结合的善学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讲和听的模式,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素养都也得到了提高。
4.应用思维工具,激活课堂教学
作为学习和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图形在思维激发、提炼要点、提升记忆等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低年级初识思维导图,中年级熟练掌握手绘方法,高年级应用软件制作可视化图形,应用可视化图形提升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演绎思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逻辑框架搭建和规律展示,点评别人图形的逻辑思维脉络和要点,通过思维导图发散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多媒体声文图像并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新课效率,确保课堂学习的优化。
四、强化学生主体,提升自学能力
善学课程体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有个性的学习提供空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包括“获取、运用、整理”知识,又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总结、归纳而形成的知识,增强自主学习的效益。
1.鼓励主动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紧紧跟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深入探索下去,主动探究解疑方法。设疑要始终遵循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适时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针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时机提问,问题要适度,注意循序渐进,面向每一位学生,层层递进,尽可能给学生营造最优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2.启迪联想想象。联想能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有些文章,意境深远,若教师无法搭建有效的感悟平台,学生的阅读就会浮于表浅,难以抵达“文心”。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它区别于语文问答式的、听讲式的“理解”。它的任务是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个体脑中相应的形象表征:学生阅读文本时脑中浮现相应的情境或表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形象表征会越来越清晰,最终完成语言文字形象化的过程。
3.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增加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把握良好的合作时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把握学习重难点知识的时机;把握整理复习知识的时机;把握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时机;把握学习同类型知识的时机;把握区分易混淆知识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