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谢永前
[导读] 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心理、审美能力
        谢永前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实验小学,广西 北海  536199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心理、审美能力、价值观念的塑造和提升等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可以实现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联想和想象。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大有助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开放式教学;应用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前导入方式单一
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意识到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但对导入的形式把握不够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采用相同的几种导入方式,也有的教师在同一个班级经常采用惯用的几种导入方式,老师仅仅依靠单一的导入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不仅不能高效导入课堂揭示课题,也让学生对整个美术学习失去动力,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环境等的影响,虽然小学美术课堂一周两节课正常开设,但是,美术教师一直都没有像主课教师一样受到重视,导致有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消极怠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多以教材为主,很少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学内容单调、不够丰富、内容陈旧,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注重绘画技能的传授,缺少美术文化、美术能力的培养内容。
(三)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程受到的重视度不够,教师只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对学生授课缺乏激情,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失位。同时,小学美术教师较少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及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素材,导致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很难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为教师主导的单向评价,考核内容也主要以期末考试为准,考核方法和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而且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生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开放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开放式教学的内涵较为深刻。首先,开放式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强调对于生命的关怀和对个性化发展的尊重。术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基础课程,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思想品德、审美能力、人生价值等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与以往的美术教学有所不同,开放式教学不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其通常表现为教师提出某一探究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的教学目的。


        三、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案,提升课堂质量
要想将开放式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小学美术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小学美术课堂在融入开放式教学的同时更加优质、高效。比如:在学习《巧妙的组合》这节课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集合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并且通过几幅特点突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组合”。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不同物体的组合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进而引出由前后关系、遮挡关系产生的画面空间感的概念。在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活动,通过摆放积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组合”的魅力。在学生充分认识“组合”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有关物体组合后色彩的选择,让学生探讨“如何运用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如何搭配色彩更加凸显画面的空间感”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将静态的对象转变成动态的形象,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产生强烈的冲击,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认识和理解美术形象。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和社会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许多学生开始学习造型、肌理等美术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美术形象的塑造还是对美术造型的设计,都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情感机制。
(三)营造课堂氛围,重视学生发展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课堂的开放式氛围。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素材,将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教师切忌将美术教学局限于教材与教室,而应该注重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之前进行观察活动。观察活动是学生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是学生内心情感与艺术创作之间的桥梁,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发展审美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案、营造课堂氛围、融合信息技术等方面渗透开放式教学的应用,从而逐渐将开放式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将开放式教学有效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蕾.浅谈智能时代下开放式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