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健 黄文荣
广西玉林技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相继不断提高,而对于餐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放眼我国当下的餐饮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前景之中,而市场对于烹饪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这也促使餐饮行业的不断壮大与迅速发展。对于烹饪专业人才而言,这是发展自身的良好机遇,同时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必要产物。然而,传统的烹饪学也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受到了重重考验,无论是人才方面的缺失,或者师资力量的不断削弱,都对我国的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冲击。我国是人口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后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食不仅要果腹,同时也要有更均衡的营养和促成健康的作用。正是因此,这就需要对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方面的革新与瓶颈的突破。通过对烹饪人才的创新性模式培养,才能逐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需求。
关键词:餐饮行业;创新模式;烹饪人才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革新,我国对于烹饪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面临大环境的困难与威胁,这也使烹饪型人才受到了重重挑战。而怎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去完善和弥补这一缺陷是当下要思考的主要问题,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是决定烹饪人才能力的一大要求。比如烹饪与营养学的相结合,与健康学的相联系,都对我国烹饪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当下的发展趋势却是人才的缺失,在某一方面而言这是给烹饪专业人才的机遇,但同样也是对人才个人能力的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探讨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创新之处。
一、当下烹饪发展现状
(一)餐饮环境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都和世界领先的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我国的烹饪发展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但在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打破了这一现状,也正是因此,烹饪专业人才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与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当下的要求是食物的营养均衡与健康,这使大量的人才不能适应新的餐饮市场,从而放弃这一行业。而剩下的烹饪专业人才则是选择了个人能力的提高,通过西餐或者各种外餐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缺陷,但令人值得反思的是我国原有的餐饮无法突破瓶颈,同时师资力量大量缺失,导致餐饮业的发展止步不前,也影响到了烹饪专业人才的自身发展。
烹饪专业的教育模式是影响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当下,教育模式依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大幅度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能力。从时间而言,烹饪专业人才的学习时间短,成果学习快,但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有限。从空间来讲,烹饪专业人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从师资力量来讲,烹饪专业人才的师资力量是较为薄弱的,这一点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同时也降低了我国餐饮业现状水平。还有一点是缺乏实践创新,在思想上拒绝了创新的同时也长期的继承着传统的模式与理念,从而迫使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烹饪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教育,从根源上扼杀了烹饪的改革和进步。陈旧的管理体系也混入其中,使烹饪专业人才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发展自我的机遇。
(二)烹饪人才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得以创新[2]。营养学的渗透也是影响烹饪人才模式培养的重要因素。面对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希望,营养学要与烹饪学互相渗透,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创新。但烹饪的学习无非是班门弄斧,而营养学的介入实则是对一些人才的考验。在师资力量方面,营养搭配的膳食即使容易做,但效果可能就会远远不如传统膳食,因此走不进大众的心里也迈不出创新的步伐。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紧凑的生活节奏与越来越不健康的作息习惯要求着最大的能量摄入来自食物,但当下的烹饪人才无法满足这一点,能够做到营养均衡且口感合适的便仅有外来餐饮。
要想培养高水准的烹饪专业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的是师资力量雄厚,其次是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营养膳食学的多方面介入,再到最终的培养模式创新,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达成目标这条锁链中的每一环都缺一不可,因此可以看到我国当下的烹饪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
我国的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处于传统阶段,无法满足当下要求,无法顺应时代潮流,因此逐渐走向下坡路,但就前景来讲,餐饮业的发展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中至关重要,也是必须要转型和变革的重要部分。我国的烹饪人才应该秉着顺应时代方可生存的道理,适应当下的大环境,发展自我和创新自我,突破瓶颈向更高的层次迈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将优质饮食文化与我国的餐饮业相结合,让色香味俱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此一来便是对营养学与当下餐饮相结合的最好诠释,不断地请教与学习也是逐步完善我国烹饪人才师资力量的有效途径。
二、人才培养策略
(一)结合营养学培养策略
中职烹饪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烹饪人才[3]。创新培养模式是完善我国烹饪人才培养策略的必经渠道,而创新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创新,首先是对课程的创新,其次是对实践的创新、对规划的创新等,具体的表现例如以就业做引导,让学生在接触初期就明确营养学与烹饪学相互依赖的重要性,明确膳食的口味与营养缺一不可的道理。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创新也是调整现状的一大方法,具体包括国外人才的引进以及国内人才的培训等,通过人才互助的办法来综合优势补全缺陷。同时,通过指导不同级学生进行进修学习,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验证,从而使人才能够清楚看到烹饪学与营养学搭配所产出的优质产物。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自我,同时也用这套体系来督促人才的进步和起到监督作用。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无非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很明显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帮助人才在新时期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环境以及发展自身。体系与制度并不相同,在完善体系时还应高度注意创新和避免形成约束性,从而保证培养体系有效可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烹饪人才逐渐缺少,同时也有较大一部分人选择退出市场,这一切变革都源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正确,导致个人能力与当下需求不能相吻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才与市场的脱轨,难以补救。
(二)传统创新培养策略
课改也要被列入到人才培养策略中去,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4]。因为课程的学习是为实际的操作奠定基础,所以在进行一系列的革新或者变更之前,首先要改革的就是理论课程的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修改与优化,使人才对于烹饪的认识发生较大的转变,将人才从传统引导至顺应时代发展,保证就业前的人才储备力量,也保证未来餐饮市场的规范性与时效性等。学会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从厨具到食材再到调味,进行层层革新,将美味与营养放在第一位,这样一来即是对人才培养的极大负责。
师资力量的补充要严格按照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把控,不能够将传统烹饪持续引进和过于重视,清晰当下所需,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让创新自上到下的进行,摒弃传统的糟粕之处,致力于营养膳食的烹饪这一工作。合理引进外来人才进行营养搭配的培训以及教学等,确保跟随时代的潮流发展自身的餐饮业,强化自己的烹饪人才团队等。
三、结束语
可以看到,我国的烹饪人才正在面临着的一些严峻的挑战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些挑战所带来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餐饮行业的进步。现代膳食要求的营养均衡与绿色健康值得重视,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创新点,对烹饪人才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让我国自己的餐饮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烹饪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结合时代当下环境进行革新,同时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某一行业或市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胜来. 高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000(008):208-209.
本论文是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技工院校烹饪专业"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XZZJG2017A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