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斌
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 751999
摘要: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由于其思维意识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影响自身的思想价值与行为意识,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保证其人格的健全及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使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道德与法治;渗透途径
引言
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在指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案制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情绪极易波动,要想提高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要合理利用情感教学,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根据学生这门学科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状态。事实上,这样的评判方式太过极端片面,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以此来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效率。而且这样的判定方式,会导致教师无法正确判定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的有效渗透程度,也会影响情感教育工作的首次开展,然后间接影响到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利用情感教学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本质上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渐健全人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观念及价值观等方面发生转变,达到一个准确定位的效果。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开展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其次要把重点放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正确利用学习成绩来证明教学成效。所以如果教学是在一个缺乏情感教育的课堂上进行的,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很难有质量上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形成。
二、在教学有效利用情感教育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策略
(一)结合生活案例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首先,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到情感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案例的形式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意识到道德与法治不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也是生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从而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代入感,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欲望。其次,教师在选择生活案例时应当贴合初中阶段学生逻辑认知特点,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认知对教师所选择的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把握社会道德的标准,从而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感悟。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本章节教学时,在课堂播放《道德观察》中“村里有个爱心理发师”这一期节目,借助于理发师这个学生都能够接触的职业来讲述不平凡的故事,一名普通的理发师因何被乡亲们称为英雄?平凡坚守的背后还有哪些温暖人心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村里有个爱心理发师”视频为例,引导学生周末开展献爱心的活动,在模仿道德榜样行为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有效迁移,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二)营造“融情于学”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情感体验
一方面,教师应当意识到情感教育与教学环境的创设是离不开的,为此,在进行教学备案过程中全面地梳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营造“融情于学”的教学环境,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以《家的意味》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诵读《陈情表》,感受作者对于孝顺祖母的情感,感悟家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享关于自己家庭的小故事,在分享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情感体验。
(三)巧用教育语言,实现情理整合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走向,这也是教师独有的师者魅力,当教师的言语饱含真情时,学生也较为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从而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认同教师所讲授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所以,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摸索语言表达的技巧,主动地将自身积极、正向的情感渗透到语言表达之中,促使学生基于情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清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可以运用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用嘹亮的声音向学生讲述“自古英雄出少年,今日少年更英雄”,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运用激昂澎湃的语言向学生叙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生被教师高亢的情绪所带动,认识到自己在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少年当自强”这五个字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高声朗读,使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教室当中,从而为学生创建激昂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创建自己精彩的人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案例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生活案例的形式缩短课本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情感体验,最终达到要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许诚全.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时代教育, 2017, 000(008): 157-157.
[2] 王群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分析[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02): 14-14.
[3] 丁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02): 29-29.
[4] 陈宝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节选四)[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5): 3-3.
[5] 陈宝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节选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教育的重要使命[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