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琴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浙江 绍兴 312363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肯定会在语言讲述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手势动作,这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还能令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所以,用手势动作辅助教学,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不过,教师在使用手势语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善用各种手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手势语虽好,但一定要选择合适时机灵活使用。
关键词:手势辅助;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
引言: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仍然无法很好融入课堂状态。而且,这类低年级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注意力难以集中、抽象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用各种手势动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相对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所以,善用各种手势语,能够帮助教师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一、基于手势辅助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现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非常依赖PPT课件以及多媒体工具。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容易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不过,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容易制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在以往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教师一般都会使用手势语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而且手势辅助教学能够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中善用手势动作非常重要。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是相对枯燥无聊的学科,不过这门学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对于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状态很有可能依旧停留在幼儿园。所以,这些一年级学生难以把学习状态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们没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对该学科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辅助教学,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一般来说,手势语主要分为三种:指示手语、情感手语以及形象手语。这三种手势语都有不同的用处,例如,指示手语用于组织班级的秩序或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情感手语则是用来渲染教学氛围;形象手语主要是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使用这三种手势,以此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基于手势辅助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手段,把知识形象化
与数学、美术等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同时穿插一些实践活动。一年级学生并没有太强的抽象能力,理解能力也相对薄弱。因此,他们面对一些理论概念的时候,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本质。可想而知,这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课文内容形象化,但这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手势语,这不仅能够将知识形象化,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以一年级上册第10课“吃饭有讲究”为例,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餐桌上的礼仪”以及“吃饭之时需要注意的卫生习惯”。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吃饭之前洗手的好习惯呢?要怎么样才能把手洗的干净?接着,叫学生站起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并且让他做一下平时洗手的步骤。不过,大多数学生的洗手步骤应该都不对,这时教师便可以亲身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洗手6步法”。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如果我们在餐桌上想打喷嚏要怎么办?接着告诉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头转到一旁,然后用手捂住鼻子。教师向学生讲解这个步骤的时候,也要使用对应的手势亲身示范,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二)选择合适时机,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状态可能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因此,他们对于课堂纪律可能不太重视。一般来说,教师都是通过“口头提醒”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不过,这容易麻痹学生的听觉神经,最后失去维持秩序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口头提醒”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手势语,以此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最终达到维持班级秩序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以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为例,本节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上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教师先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展开新课,最后根据第19页的口诀,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在总结归纳的时候,教师念到“红灯停、绿灯行;靠右行、不追跑”等关键句子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手势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记住这些内容。除此之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一年级学生一般又没有较强的自制力,所以他们极容易思绪飘浮。因此,当发现某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可以慢慢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令其把心思收回课堂中。
(三)莫随意使用手势,目的要明确
手势动作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维持班级秩序或者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手势在课堂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教师在运用手势语的时候,一定要与所授内容相符合,也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随意使用手势。否则的话,只会引起学生反感。除此之外,教师使用手势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消极性的手势,因为这不仅不会帮助渲染课堂气氛,反而会令课堂气氛变得非常尴尬。
以一年级上册第8课“上课了”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在老师没有到来之前,大家要怎么做呢?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回到座位上。然后教师回答:对的,在老师没有到来之前,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并且双手放在课桌上,停止交头接耳。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可以借助对应的手势动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果有学生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老是喜欢找其他同学讲话,那么教师可以做出一个“保持安静”的手势,让这位同学自己讲,以此达到维持班级秩序的目的。不过,教师在维持班级秩序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消极的手势动作,例如丢粉笔、黑板等等。
(四)善用各种手势,渲染课堂气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灵活使用指示手语、情感手语以及形象手语。一个成功的课堂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他们又有一定的攀比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手势语,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以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为例,上课的时候,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家会不会帮父母干家务呢,你们做过哪些家务?然后叫学生站起来回答,如果有学生说:我在家有帮父母洗碗、扫地。那么,教师可以使用手势语表扬这位学生,例如竖大拇指、拍手等等。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时机使用不同的手势,例如把抽象内容形象化的形象手语;引导学生的指示手语等等,只有灵活使用各种手势动作,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一些相对应的手势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渲染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不过,教师在使用手势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谨记:不能使用消极手势动作,而且手势动作要与教学内容一致。总而言之,手势动作在课堂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吴仕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47-48.
[2]任慧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才智,2020(18):214.
[3]于楠.搭建心灵之桥,成就师生精彩——小学班级管理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J].华夏教师,2020(17):86-87.
[4]唐燕.为什么从事德育?——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道义动机及其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8-12.
[5]曾志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18-20.
[6]杨肇文.区域英雄人物事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无锡籍女新四军为例[J].教育观察,2020,9(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