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吴艺光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显性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该课程中处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吴艺光
        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省  363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显性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该课程中处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教师在教材中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探究其育人价值和多元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命题设计中渗透文化基因,在生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基因对践行核心价值,对培育向上向善的青少年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途径  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折射中华五千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民族“文化血液”中流淌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凭借丰富多样的文化经典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要求我们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道德与法治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观念和创新精神教育,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乐于参与,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追求“真、善、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努必须力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课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有效载体
        1.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现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例如仁爱是中华民族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现。以“仁”为核心的仁爱思想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理论。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渗透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教学“敬畏生命”,弘扬仁爱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丰富的道德伦理、爱国情怀、忠孝廉义、人格塑造等丰富的资源,这些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如晏子呼“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又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一生;有《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变则强,不变则废”的创新思维。有“依于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理想人格塑造……所有这些,倘若教师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给予渗透,不仅使课堂生动有趣,丰富课堂资源,而且能激发爱国热情,塑造理想人格,提升自我修养,以达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明确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均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部分。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体现讲仁爱的思想;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体现重民本思想;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体现守诚信思想;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体现崇正义的思想;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体现尚和合的思想;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求大同的思想等等不胜枚举,内容丰富。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习近平总书记 “3.18”讲话指导下,依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总结几年来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成果,跳出传统教学的视野,用优秀的文化基因走进学生的心田,主动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寻找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着力点,主动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3.道德与法治教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体现爱国奉献、自强精神、仁爱孝悌等传统美德的表述。

我们在三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可见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九课“珍视生命”体现自强精神;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体现敬业乐群;在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随我们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体现扶危济困;在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体现见义勇为;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体现孝老爱亲等。在三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逐渐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入道德与法治教材,不能“炒冷饭”,必须深化课堂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种形式实施传统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导学生既要走进教材,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要走出教材,在生活中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二、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显性德育的课程,课程处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探究其育人价值和多元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实现课堂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在集体备课环节绘制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图谱。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利用校本资源,有效提炼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结合学科特点绘制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图谱及构成,融汇于初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教学实际中得以充分运用。如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涵括道德、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内容,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教师去发现和详细构建传统文化基因图谱,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根据各块的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所给知识,为设计形式多样的、促进学生传统文化体验的教学环节做备课前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做深度学习,真实领悟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点,并做到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融入中华经典故事。中华经典故事内容丰富、哲理性强,“色香味”俱全,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小故事胜过大道理”我们要通过讲小故事来领悟大道理,领悟民族文化精粹。选取的内容可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故事,实现就近取材,因为这样的故事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也会比较好。讲经典故事的形式可根据授课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教师讲,也可以请学生讲,但要做到有所准备,精准施教。这一活动实践得好,对促进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诵读经典名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传统文化在各教学内容的渗透,特别是罗列了大量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有些教师在处理这些名句方面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晦涩难懂,或者认为自己都不明白,也难解释给学生听,所以就选择了无视。其实,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许我们解释无法像语文教师一样到位,但我们应当记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通过仪式感十足的齐读诵读,达到育人的目的。
        4.布置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实践性作业。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过实践型作业,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例如在班级道德与法治角中,设立了文化传统每日一语,每天由一个学生落实该项任务,以起到潜移默化文化熏陶作用。在每周末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节目推送中,推送有如“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经典节目,是学生平时有校园的文化盛宴。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文化保护”手抄报、黑板报、课前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班会活动,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又起到强化保护、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文化基础意识,使学生在外出旅游或参观时,可强化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也可更好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通过建立文化基因渗透的多种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进课堂形式,构建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道德与法治育人的目标,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和教师成长的重要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资源。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中挖掘此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成,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单红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9-20.
        [2]吴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缺失与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58-61.
        [3]靳亚琼.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 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4]杨志晶.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 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5]张雪蓉.在课程改革中渗透传统优秀道德文化[J].教育探索,2003(05):29-31.
        [6]王有鹏.部编新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探讨[J].山东教育2019年(1-2)
        注:本文系福建省2019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9-012)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