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欧阳红
[导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人们对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
        欧阳红
        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花塘小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人们对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小学生们的养成教育。针对素质养成教育,老师需要做的是教导学生们怎样做人,怎样更好的行事,同时怎样全面的思考问题。现阶段,国学经典的学习热度不断上升,国学经典的讨论度与日俱增。小学生们养成教育和国学经典的学习密切关联,学习和了解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读懂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们健康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体现着我国的底蕴。小学生们的年龄较小,人生经历较为浅薄,这一阶段正是他们人生的起点,为了在这一时期内更好的促进他们成长,老师们可以联系国学经典指引他们深入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让他们意识到国学经典的内在意义。老师们通过将小学生们养成教育和国学经典的学习联系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1. 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小学生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他们无法分辨事物的好坏。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羞耻心,出现说脏话和说谎的情况,一些学生甚至将破坏社会公共物品当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小学生们年龄稍微大一点之后,出现了打架斗殴的情况,欺负年龄较小的学生,向他们索要财物。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感情教育出现了问题,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很多孩子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很多家务活和孩子自己的事情都由家长完成,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太差,作息时间不符合规律,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人员,家长为了孩子高兴,大多数顺着孩子,导致孩子的性格自私、冷淡,很难交到朋友,在学习上处于被迫式学习的状态,不利于他们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有效的提高,孩子们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2.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
        2.1 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 在古诗文教学中领悟情感
        国学经典当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诗词是是小学学习的重难点,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建立良好的品格。每一首古诗词当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感情,学生们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深刻的领悟诗人在古诗词当中想要表达情感,反复的阅读古诗词,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悯农》这首诗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要求学生们反复的阅读和朗诵,让他们体会诗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农民在烈日之下辛苦劳作,付出了汗水,却依旧面临吃不饱的情况。这首诗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警示学生们必须珍惜粮食,不能随意浪费粮食。
        (2)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受到启迪
        老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老师们要求孩子们对对朗诵国学经典,利用国学经典促进孩子的养成教育,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对他们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例如,在学习“黄香温席”这一典故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反复的诵读这篇故事,并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主动的表达自己读完文章之后的感想 并和其他人讲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事情,引导学生们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爱意,学习黄香的品质,感恩父母。
        2.2 在常规生活的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灵活的使用国学经典,仔细的观察,去处理班级事务。每个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在班级事务当自强,引入国学经典,能够有效的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例如,在班级内部,部分学生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们会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不利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些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会刻意的加以改正。甚至,老师在指出他们的错误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抗拒的心理。针对这样的状况,老师在教育这些学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背诵国学经典,选取合适的文章和诗词,让他们反复的朗诵,并要求他们表达自己朗诵之后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们深有体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达到很好的觉悟。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在日常的授课当中,积极引入国学经典,将国学经典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例如,要求学生们空闲时间朗诵国学经典,同时要求他们可以背诵这些经典,写出自己的感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教育围
        (1) 建设校园文化阵地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重视校园文化气息的融入,营造良好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举办相应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的气息。首先,在教室内部,可以在墙上贴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和画作,以供学生们欣赏和学习。组织学生们自行设计以国学经典为主题黑板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新。其次,激励他们建立国学经典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看法,依据经典故事表演舞台剧,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去博物馆和文化馆参观,积极参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观看文化类的演出活动。将优秀的文化气息带入校园当中,激励他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内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内部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成长,有利于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并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2)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胜负心,他们性格比较活泼,喜爱新奇的事物,他们偏好于参加各种具有趣味性的活动。针对他们这样的性格特点,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和竞赛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亲身实践,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中体现出德智体美劳教育,熏陶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展示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要求他们表演才艺,并邀请学生的家长作为观众参与到活动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长和学校领导作为评委,评选出较为优秀的学生,同时颁发奖品,达到激励的作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的激起孩子的对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生们从小接触国学经典,能够有效的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小学老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常的教育当中,积极引入国学经典,要求学生们熟练的诵读国学经典,利用国学经典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将国学经典和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合,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还可以达到传承经典文化的目的,从而真正的落实教育,实现老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霞.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何娟. 让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学生习惯养成[J]. 教书育人,2019(22):20.
        [3]杨仁敏. 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4]郭琪. 小学语文教材国学经典内容选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欧阳红,性别:女,籍贯:湖南望城,民族:汉,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专,出生年月:1980年2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课题来源:2017年岳麓区中小学小课题研究成果,主持人:欧阳红,课题名称:开展(弟子规)诵读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