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金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影响。黄石十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明确礼仪教育目标和实施原则,采取有效实施策略,广泛开展践行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经验做法是:
一、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为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提供润物春雨
我校本着“以经典的文化润泽人”的思路,扎实搞好文明礼仪文化建设,使师生在耳濡目染、学习起居、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文明礼仪教育入目
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更是一种精神。借助教育均衡达标契机,十中依据学校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色,学生成长需求,构筑了文明礼仪教育育人氛围。
楼梯:张贴诸如“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楼梯非跑道,上下勿奔跑”等文明礼仪温馨提示语。
围墙:张贴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板。
楼道:张贴诸如“九个礼貌好习惯”、“语言礼仪”等文明礼仪提示语。
一楼走廊:张贴“钱学森、居里夫人、达尓文、爱因斯坦”等中外教育大师画像及其教育思想,激励和鼓舞广大师生向大师学习。
(二)文明礼仪教育入耳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停留于氛围建设,做到课程化并有效落实是必要策略。为确保礼仪教育课程化有效落实,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遵循礼仪教育思想,学校制定了《黄石十中文明礼仪一日常规》、《黄石十中文明礼仪合作小组评比办法》等,初步形成文明礼仪系列制度。通过大课间、班会课、集体培训等形式向学生宣讲各种制度。
2、由学校德育领导负责,每周利用校园广播开辟“文明礼仪故事”宣讲活动,让广大学生学习身边的礼仪榜样。
(三)文明礼仪教育入心
1、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们创编了《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使《礼仪教育》进课堂。根据校本教材内容,把文明礼仪分成了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开设了文明礼仪教育课堂。课堂由各班班主任亲自上,重点讲解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相关知识。礼仪教育进课堂,使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成为师生普遍的自觉行为。。
2、我们设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建立文明礼仪检查制度、把不文明现象及个人实行结果公开等活动,真正达到教育入心。
二、建立“三项机制加精细管理”的礼仪教育模式,保证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我校在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逐步完善形成了“三项机制加精细管理”的礼仪教育模式,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呈现载体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态势。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由校长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管领导专门主抓,教师人人各负其责,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成立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钟儒春校长为组长,莫书记为副组长,德育主任余立新、年级组长陈谷良、饶善来、李佳为成员。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经常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例会制度,每周一例会时间专门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情况,并定期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学年通过评选“文明礼仪之星”,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学礼仪、用礼仪、讲礼仪。对讲文明礼仪的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是建立教师督导评估机制。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纳入对班主任的督导评估,并与班主任考核、评优、晋级挂钩。
四是精细管理。我们在文明礼仪教育中遵循“迈小步、不停步、高标准、反复抓”的原则。本着“以导为主,以管为辅,以身示范,以情感人”的工作思路,强化“底线管理”,做好“二小三抓”。“二小”即小细节、小步子。“三抓”即从早中晚抓起,从课间抓起,从班级文化抓起,既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和常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三、突出课程育人,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一)本着“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上好文明礼仪教育课
1、具体做法是:礼仪教育进课堂,主要由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把《礼仪教育》校本教材上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礼仪知识。
2、具体策略是:我们主要采取德育处的指导引领、优秀合作小组的榜样力量、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实践活动的感悟体验、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校园广播的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等多元化实施、研讨策略,推动文明礼仪德育课程体系向深层次发展。
(二)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新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1)组织好升旗仪式。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经常性提示学生的礼仪行为,指出讲礼仪的意义,倡导“有礼”走遍天下,让学生从点滴做起,相互监督,争做礼仪标兵。
(2)坚持每天“三查”(早上、午休、放学)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平日检查记录,作为班级管理礼仪教育考核依据,保证班级管理整洁、规范、有序。
(3)强化“三间”管理。晨间——书声朗朗,早晨到校后自觉进行阅读;午间——活动时秩序井然;课间——适度调节,保持安静,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及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4)开好主题班会。每学期,我们要求各班开好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对“升旗礼仪、集体活动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待人礼仪”等进行主题班会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们受到教育,欠妥的行为得到纠正,礼仪素养得到提高。
(5)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接触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进同学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现象,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
(6)开展颇具匠心的文明礼仪合作小组评比活动。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内容更充实,活动更具实效性,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合作小组评比活动。每月根据各班合作小组文明礼仪评比打分情况,学校对各班表现突出的合作礼仪小组进行表彰。培养文明礼仪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少年学礼仪、用礼仪、讲礼仪。
(7)开展周文明礼仪班级评比。为约束学生文明、守纪、讲礼,我们在各年级开展了周文明礼仪优胜班级评比活动。
(8)家校互动。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动员家长和学生一起学礼仪,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再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
(9)总结经验。组织班主任、教师总结关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经验,选择较好的班级向全校介绍经验,让各班级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知礼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礼貌谦让随处可见;学生衣着整洁、大方、得体;学生不乱扔、乱倒、乱吐、乱画,养成把纸屑、果皮、包装袋放到垃圾桶和随手拾废物的好习惯;学生上下课自动站排、不打闹、上下楼梯井然有序,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受到领导和家长好评;学生能自觉爱护校园环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管理,形成了“ 厚德、尚礼”的优良校风。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效果,初步做到了礼仪教育(德育)课程化,我校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也被评为省一等奖。我们也深知,我们的礼仪教育特色还远未凸显,但我们在探索、在前行、深信只要坚持,定会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