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怡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40276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组文,通过阅读一篇课内的文章带动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章,则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在组文时应注重逐步深入、全方位提供信息、鼓励学生对比阅读等,这些方法都有助学生在“1 +X”群文阅读的促进下更好地展开群文阅读。
关键词:组文方式;“1+X”群文阅读;初中语文
引言:群文阅读是指,将通过一定形式整合的一组有相同议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运用“比、对、读、议”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共识,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篇精读精讲的不足,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群文阅读的三种操作模式中, “1+X”教学模式本着以教材为主的立场,严格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切合教学需要的。
一、层层递进,拓展强化
在“1+X”群文阅读中,首先可以采用逐层拓展强化的方式进行组文。也就是说,围绕相同的主题,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文章组织学生展开阅读,然后再组织学生选择更深刻的文章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逐步深人地展开拓展阅读,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文章,然后选择一些同主题,但是较为深邃,思想性较强的文章,最后再选择同主题的论文、专著类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就形成了层层递进,其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在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的时候,可以按照层层递进的方法鼓励学生展开深人阅读。《春》一文主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渴望之情,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涉及家国情感,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时可鼓励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作品。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会发现:“不少写景类的文章不仅展现了景物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至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再阅读一些具有思想性的作品,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文化苦旅》中不但展现了大漠的苍茫,体现了黄河文明的兴衰,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角度人手,逐步补充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这样能起到拓展强化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不仅要有人文情怀,还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部分的目标中,虽然阅读方法的概念并没有明确被提出,但是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标,也会从中发现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学习也渗透在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的阅读内容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一条很明显指向的就是言语理解的阅读方法。
三、类比对比,深化思维
对比阅读也是一种“1+X”群文阅读的好方法。首先以课文中的某篇文章为例子,指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寻找和其同类型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进行比较,找出这些作品之间的异同点,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以秋天作为写作主题,而《故都的秋》等作品也以秋天作为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异同点。学生发现:“虽然这两篇都是描写秋天的散文,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秋天的怀念》是叙事类的散文,主要展现的是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之情。《故都的秋》则是展现了家乡的秋天,表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此外,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秋天的怀念》更为朴实,而《故都的秋》则给人典雅的感觉。”
四、完善学习方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基本切入点,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以促进个体的自由成长为己任。所以,在进行“1+X”群文阅读教学时,老师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详细讲解精髓部分,减少提问,节约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交流意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堂阅读的主动权,也掌握了发言权,实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五、跨越时空,升华情感
在选文的时候,若只是围绕同一作者或者同一时代的作品进行选择,学生很难产生一种穿越古今的感觉。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 1+X”群文阅读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时代的同主题作品,鼓励学生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起到升华情感的教学效果。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表现的是一个有关狼的故事,在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种与狼有关的寓言故事,看看不同作品中描写狼的特点是否相同。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伊索寓言》中关于狼的故事,《狼与母山羊》等;还可以展示中国寓言故事中的《中山狼》和格林童话中《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等。这些故事的内容不同,创作的时代和地点也不同,但是都能从中找到一个共同点,即狼都是狡猾、丑恶的形象。这些故事大都表达了不要被狼所欺骗,要勇敢和狼斗争的主旨。通过群文阅读教师提出问题:“为何这些作品创作的年代、地点不同,但是主旨却有相似之处呢?”学生认为:“这是因为人们从狼的习性中提炼出了狼的狡猾、凶残等元素,所以创作出来的故事就有了相似之处。”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文学作品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在“1 +X”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若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作品,那么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宽广,其理解也会更深刻。
结语:在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组文方法,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课文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群文阅读的重点,能让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思考下去,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椿彪.“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浅探[J].新教师,2019(09):35-36.
[2]谢秀琴.“1+X”群文阅读实施策略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