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曾凤琴
[导读] 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效率的提升
        曾凤琴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务基中学,云南   昭通     657302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效率的提升。对此,语文教师也要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优化语文课堂结构,逐步实现对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全面提升。语文学科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阅读和写作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教师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推进,读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水平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抓住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将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解,贯穿更多情感因素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兴趣的提升带动教学氛围。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着力改善现今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实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两者不能有效结合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像是两条平行线一样,没有交集。多数语文教师是将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的,在课堂上注重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缺少写作练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对言语情绪的传达和讲学方式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学生脑中没有小词库,就无法使用丰富的词语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对情感和文化的感受。同时,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也致使学生缺乏写作练习,不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阅读中激发写作欲望,渗透情感教学
对于语文这门人文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知识出发,做好情感引导,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他们对阅读与写作的感知力。教师通过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引入文本内容深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构思提供一定的情感基础,实现阅读与写作水平的双提升。例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一文时,首先,教师要从文本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思想主旨出发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史铁生表达的母爱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体会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本文内容,并在阅读中与作者之间建立情感共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与母爱有关的短文。

这样一种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能够在阅读中奠定学生的情感基石,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同样,这样的教学也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更加流畅和自然,从而体现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二)在续写中巩固阅读水平,激起创新欲望
教师可采用续写的方式,即让学生对文章情节进行续写,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续写可以让学生在熟练阅读文章、掌握故事情节梗概的基础上,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续写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立足于课文创作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感悟整篇文章的思想主旨,并梳理故事的线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语言积累,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这类记叙文时,教师就可让学生针对故事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续写。其目的在于,一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二是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体现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
(三)在角色扮演中创造契机,提升综合素养
教育剧本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是一种立足于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内容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入到文本角色当中,体验人物内心活动,并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人物和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课本内容为蓝本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创设自己的剧本,各成员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准备表演过程中,学生会认真阅读课文和掌握好故事情节,之后再根据剧本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增强了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课堂增添了趣味与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优化评价机制,培养写作成就感
以往的作文评改,多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检查、评价,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将评改转化为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新途径,让学生经过作文评改去进行二次思考,逐渐形成作业闭环。教师的鼓励和点评,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突破,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例如,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在获得了叶圣陶的帮助后,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从而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因此,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抱着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之处,对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赏。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情感极为丰富,教师的赞许对他们极为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找到自信。
        三、结语
总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抓住两者的共同点,能够让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续写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角色扮演中创造契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虎娃.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20(06):61.
[2]张聪,孟祥龙.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