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燕
[导读]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达,
        张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合洞小学543101

        摘要: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达,各类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通过网络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人们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小学校园欺淩现象成因,并提出一系列校园欺凌防治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

引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因其涉事主体的未成年人身份,最佳的对策是以预防为主。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差异较大,极易发生校园歟凌事件。学校对此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将校园欺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淩现象成因
        部分学生较低的同理心。同理心又称为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理心的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核处理问题。欺凌行为的诱因有些仅是因为误会,或者仅仅是因为处理共同事务时一方的态度不良,但由于缺乏同理心,在需要妥协的问题上无法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仅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利用责怪、嘲笑讥讽甚至暴力的态度让对方服从,最终形成欺凌。从对校园欺凌案例的具体分析来看,被欺凌人一般性格比較内向、腼腆,平时不与人进行交流,在受到欺负时没有朋友帮忙和倾诉,只会选择默默忍这就为欺凌者创造了实施欺凌的条件。欺凌者有很大一部分曾经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这就说明了欺凌的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报复行为,受过暴力侵害的人再以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別人,以此来平衡他们的心理。駅凌者无法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行为,认为暴力就是一种正常的沟通方式,完全忽略了暴力所帯给自身以及他人的伤害。在小学教育中,老师通常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课堂教学中,而很少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畸形,甚至对他人实施暴力。
二、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
(一)让学生了解校园欺淩的具体内容,明确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目前,在校园欺凌中,语言欺凌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欺凌行为的23.3%。有些学生在进行欺凌行为时,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失范行为,已经违反了正常的社会规范。因此有必要在学校规范中详细列举出属于欺凌行为的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确了解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二)校园欺凌法治预防
        建立多视角的校园欺凌法治预防谱系是实现反校园欺凌法治化的前提。首先,加强校园普法宣传力度,増强学生认知校园欺凌意识。

各级学校应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大纲》文件要求,聘请法治副校长或组织公检法专项工作人员作为学校法治专家讲堂库成员定期深入校园为学生专业剖析校园欺凌行为;校内公示栏应以醒目的方式抄送防治校园欺凌的内容;学校还应定期印发趣味性的反校园欺凌专刊或宣传页。构建体系化的法治教育,提升学生预防校园欺凌能力。学校应严格按照《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开展法治教育。开展体系化的法治教育课程,法治课堂内容应涵盖法治观念,法治规则,人权理论,以及民法、刑法、行政法、侵权责任法中与未成年人身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价值观。学校应设立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公布防治委员会的投诉电话及邮箱,方便检举、揭发;除了被动接受检举、揭发外,学校可定期向学生发放问卷主动了解校园欺凌的实时情况。
(三)校园欺凌法治惩戒
        构建多维度的校园欺凌法治惩戒谱系是实现反校园欺凌法治化的核心。针对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应致力于专项法律的研究,并配合制定从中央到地方衔接有序的校园欺凌防治法律体系。学校要大力开展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吐露心声,让老师更加了解他们,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还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时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況,能够及时发现情况,并且有效地进行制止,对于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要仔细追查,对施暴者要进行严厉惩罚,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约束和制裁,更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对于被欺凌的学生要安排专职的心理老师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第一时间进行精神抚慰,尽量减少暴力事件给学生留下的阴影。实体上,构建完善的校园欺凌行为责任构成要件;程序上,明确处理期限、申诉方式等,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作为一般法对校园欺凌的防控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搭建校园欺凌专项法与一般法的协同配合机制,实现专项法律与刑法的对接,对恶性欺凌行为由刑法来处罚,发挥刑法震慑性;实现专项法律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对接,发挥民法、行政法的社会治理功效。例如专项立法可以明确对欺凌行为致人重伤的行为对接刑法第234条之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对欺凌者公然侮辱被欺凌者的行为对接刑法第246条之规定的侮辱罪等。
        
结论:总之,尽管校园欺凌表现为个案形式,要预防这类失范行为,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春红,付宝霞.就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37.
[2]黄丹姣.探析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小学教学参考,2019(09):93-94.
[3]陈静. 浅谈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63-66.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19B155《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以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新龙学区为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