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笑芬
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翁山中心小学
摘要:心理学在教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教育学要依靠着心理学来完成。心理学能够帮助学校改善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学校中心理现象处处都在发生,只不过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太容易被发现,有的教师会发现,而有的教师就不会发现,这样就会影响教育教学的发展情况。就现阶段来看,中小学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师生之间的角色认知的不对称性、师生之间的情感被工具性的关系替代、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明显三个方面,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就应当通过情感关系,进行相互的沟通和理解,以积极向上的气氛来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而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情感关系
引言
“尊师爱生”四个字把我国优良的师生关系概括得很好。教师对学生关键的态度是“爱”,学生对老师基本的要求是“尊”,二者相互促进。然而在学校中并不是只要一提倡尊师爱生,就会爱起来和尊起来的,“爱”的产生和“尊”的形成,有许多具体条件,有时甚至是一些使人意识不到的微妙因素在起作用,尊师爱生的条件在教育理论中谈得比较多,而那些微妙的情感关系,人们却注意得不够。
一、中小学师生关系的教育心理学解释
中小学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关系的体系。从教育的层面来看,中小学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着中小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会影响着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好坏;从人际互动的层面来看,师生关系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为辅,这样相互影响着,会产生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会提升师生在教育心理学的微妙关系;从本质的层面上来说,人际关系在中小学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综上所述,对中小学的师生关系的理解,可能是主体之间抽象的存在,也可能是师生关系之间的外在表现,却并没有注重师生关系的内在心理,从而产生不好的微妙关系。
二、中小学师生关系微妙的教育心理成因
(一)中小学师生间角色认知的不对称性
中小学师生间的关系主要是以教学为中心内容,在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师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种既能互相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事实上,师生之间都有着自己的角色,是“教”与“学”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方面强调自我实现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对角色的认知过于期望而产生的理想价值。
(二)中小学师生间的情感关系逐渐工具化
在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的观念被带入到中小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工具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学习成绩、学历关系,就被轻易的定义成单纯以知识和开发学生成绩的关系,这其中缺少了情感交流,教师也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质,本来应该是和谐的情感关系和单纯的人格塑造,但现在就变成了教学之间的利益关系,急于求成的想让学生的成绩变好,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
(三)中小学师生间心理互动缺失
交往和沟通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来完成的。就目前的中小学师生沟通的过程中,不再是以往的传授知识和讲解经验以及情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是单纯的以教学为目的,进行知识的传递。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教学的热情,也缺少了科学教学的理念,学生也没有了智慧的提高,没有了探索真理的热情。
三、建构和谐中小学师生微妙关系的教育心理策略
(一)通过营造积极心理气氛,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感情
要营造积极自由的心理气氛,中小学师生之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凭借自身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而不失严谨的授课语言,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展示个人魅力,不断用肯定、赏识的评价传递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教师的期望下,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通过与教师的讨论甚至争论实现思想的碰撞,获得智慧的提升、理性的开启。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真理的求索中敞开心扉、彼此尊重、赤诚相待。
(二)通过对话建构彼此的意义存在,实现心理互动
中小学师生关系是一种创造的关系,是在广泛的空间里重新再造的过程。在这种关系的发展和建设中,师生需要了解彼此之间的意义,同时也要树立他人对自身的意义。在这种构建的关系中师生间需要将其意义建造在梦幻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建造都是相互作用的。当意义建构只是存在于主体的世界当中,就会发现师生间的关系就很难保持一致,态度、情感、思维也很难统一,进而演变成彼此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通过对话来建构彼此间存在的意义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对话应采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在尊重和认知的基础上,对师生间的关系进行完善。
(三)挖掘教材情感思想因素,引起情感共鸣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无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感情的。因此教师在运用这些材料时,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并将自己体验的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并根据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使他们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结束语
研究师生之间的微妙情感关系是一种行为艺术,把握好微妙的情感对于师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是最能感知到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教师要有较高的敏感性,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的进行反馈,才会正确的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是教师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职业技巧。总体来说,教师应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不能只是注重学习成绩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让教育心理学在师生关系中起到有效的作用,进而调节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
参考文献
[1]贺张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幼师生宽恕与攻击性的关系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9(04):164-167.
[2]吴九君,韩力光.后现代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理念与建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03):133-136.
[3]王超.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