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瑾 赵江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王瑾   赵江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应不断加强、重点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
        1.管理无力,学习成绩不理想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家长和监护人的帮助和管理。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交流减少,不能对学习及时指导和督促。与母(父)亲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家务和农活较重,缺少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而隔代监护人一般是老年人,他们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素质低,教育意识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身体精力有限,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力不从心。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管教,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得不到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监督和管理,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调查显示,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成绩差了”,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2.家长角色弱化,儿童应有的心灵归属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文化将对留守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导致家长角色弱化,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儿童应有的心灵归属缺失。儿童的成长是身心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生活保障,更需要亲情的温暖,心灵的陪护。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缺位,亲子在一起相处时间短和沟通交流频次少,彼此间的情感会变得稀疏,享受不到正常的亲情关爱,这对留守儿童心理和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监护不到位下的金钱补助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认为距离的遥远,心灵的缺失能由金钱物质来弥补,以获得内心的愧疚安慰。但是过分的物质补偿,监护不到位下的金钱补助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甚至有些农村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论”,不知不觉弱化了孩子学习意识。不仅如此,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完成了任务,重分轻德,对孩子的关爱沟通极度缺失。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再犯难的有效策略
        1.家校合作,共筑微信在线交流平台
        如何支持和帮助那些既想陪伴留守子女顺利成长,又要在城市中完成繁重工作的打工父母实现跨时空的家庭教育梦想,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农村小学教师、监护人应与家长对接,共筑微信在线交流平台实时了解孩子校内校外的生活学习进展,了解更多更专业的育儿知识,以便满足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实现既能动态陪伴留守子女顺利成长,通过微信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怎样学习和生活,又能在城市中安心打工的双重梦想。微信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动画片、小测验、连环画等形式,加强了教师、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模拟与孩子建立互信,最终达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跟孩子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目的。
        2.优择监护人,及时协同亲子之爱
        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定要优择监护人,要尽可能的选择帮扶能力更高、受教育水平更高的亲戚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代养人,但是父母也要与监护人及时协同亲子之爱,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形式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生活关爱和亲子互动,适当支持他们的各种想法,鼓励其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全力支持孩子的教育,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正如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所说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因此,家长要协助监护人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及时分享心得体会,运用满腔的爱意与理智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3.转变狭隘观念,殷实子女之爱在外打工的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狭隘思想观念,殷实子女之爱。首先应建构科学的育儿知识体系、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其慢慢渗入到日常的沟通教育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重视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其次,转变传统的以金钱弥补一切的狭隘思维,应端正教育态度,更多地注重与留守子女的互动,情感分享、心灵触动,从精神上打动子女,获得子女的信任。
        4.以自身打工经历激励孩子正确成长
        目前,社会各界将更多的视线投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忽视了留守背后暗藏的巨大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及远在他乡的生活磨难以故事的形式向农村的子女叙述,让其理解生活的不易,帮其树立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意识,有利于引导孩子提高意志力、树立自信心。从此视角出发,在外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农村的子女之间的远程教育更为深刻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个亮点。
        三、结束语
        如何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以便让他们随时随地收到家庭教育的关爱?伟大的教育家宋庆龄曾言之:“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因此,需要家校合作,共筑微信在线交流平台;优择监护人,及时协同亲子之爱;转变狭隘观念,殷实子女之爱;以自身打工经历激励孩子正确成长。
参考文献:
[1]金映雪.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J].科教导刊,2016(7):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