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华影
[导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
        王华影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并在行动中实施制定的目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肯定个体自身解决问题的能量,且对认知水平要求不高,在特殊教育中会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关键字:焦点解决   心理咨询   特殊教育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 )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密尔沃基小组在治疗中发现,来访者更加愿意事件发生变化,而不是导致他们需要加以处理的问题本身,这说明许多来访者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诀问题。从此,运用于家庭心理咨询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
1、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主要任务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并在行动中实施制定的目标。核心任务在于帮助来访者想象他(她)希望事件发生怎样的不同变化,有必要做些什么来使这些变化发生。
2、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语言特征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会表示对当事人的肯定和鼓励,肯定当事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当事人设定改变的目标和达成目标所需要付出的行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常用的语言形式有以下几种:
         成果问句。成果问句是SFBT咨询开场阶段常会使用的技巧,以理解当事人的来谈动机与期待,并开始引导当事人开始朝向正向、未来及解决导向的晤谈方向。例如:“今日你来到这里,你会希望我可以如何对你有所帮助?”,以此来使当事人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还比如“上次谈话后有什么改变?”,通过此问话来引导当事人以正向角度看待问题,营造出解决问题导向的氛围。
        奇迹问句。奇迹式问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天晚上,当你正在睡觉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早上你醒来的时候,你如何得知这个奇迹的发生?是否有什么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奇迹问句给予当事人一个深层的相信与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如此,将能鼓舞当事人拥有希望,并且探索、辨识和形成的具体咨询目标,了解可能影响目标达成的因素。
        假设问句。以假设性语句(“如果”之词)探问当事人在“未来”于某特定情境下,可能的想法与作为,特别是关于当事人偏好的结果或达成目标时的情景,而非针对过去的已经发生或既存的事实。“如果有一天,你走出了车祸的阴影,你会看到自己在过什么样的日子?会跟现在有何不同?”“如果我是你家墙上的时钟,而你们家已经改变了,我会看到你们在做些什么事情?
        例外式问句。当事人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或困扰发生的时候,工作者通过这样的问句协助当事人思考问题也有不存在或是被解决的时候,并借以建构出解决的办法,而同时也是在提醒案主其实是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在什么的情况下你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问题会显得没有那么槽?这时候有哪些不同发生了?”
        评量式问句。通常当事人可以用1代表问题最糟糕的情况,10代表最期待的状况。要求当事人以l到10的数字来对问题或相关议题作出评估。例如;“从1到10,如果1代表你第一次来见我时候的沮丧程度,而10代表你经历奇迹后的兴奋,那么你现在对自己的满意度是多少?”评量式问句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模糊的目标简单化,通过这种方式辨认出当事人进步的情形,培养出小小的变化,并增强当事人行动的动机和信心。
        应对式问句。通过应对式问句,提醒当事人仍然没有因困难而倒下,这暗示案主有其应对之道,只是过于关注于痛苦之上,而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应对方法。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为未来的解决之道提供参考。例如,“虽然离婚使你情绪低落,但是你仍然将家庭和孩子照顾得那么好!好棒噢!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做到这些并度过这段困难日子的呢?”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操作步骤
        作为一种专业的介入,焦点解决的治疗流程与步骤清晰明了,且具有单次咨询的精神。每次咨询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②休息阶段;③正向回馈阶段。第一阶段约为四十分钟,其余两个阶段皆为十分钟。


        1、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
        这一阶段是会谈的主轴,所以我们称之为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在对话的过程中,工作者通过“建设性预设问句”所选取的方向、所使用的语言而产生的暗示和教育作用,试图影响案主改变其认知,引导出正向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正向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取向,则解决之道自然会被引发而成。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工作者与案主寒暄,简介一个小时咨询的流程。在工作者说明的同时,即引导案主进入正向的、未来的及解决导向的会谈中。如果在休息阶段工作者会使用工作小组的形式,亦需在此阶段让案主知道。
        (2)问题抱怨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作者以倾听、接纳、同理的态度,收集案主的抱怨。同时,工作者除了反映案主的感受之外,更会暗示事情是有其他可能性存在的,以企图松动案主的负面感受,使案主从抱怨提升为希望改变的目标。
        (3)设定目标阶段
        这一阶段,工作者会协助案主发展出具体可行的目标,且是案主需要的目标,而非工作者为案主设定的目标。这里所强调的具体可行的目标指的是正向的、具体的、一小步的、在案主“可控”范围内的、且实际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形成是工作者与案主合作的过程,可以使用奇迹式问句、循环式问句、排序、评量式问句等技巧。
        (4)探寻解决方案阶段
        一旦案主设定了正向的目标,接着工作者就会协助案主探索自己的资源,以达到所求的目标。焦点解决学派典型的做法将焦点集中在问题不发生的时间、地点、活动等细节上,运用例外式问句、奇迹式问句、评量式问句等引出例外及其解决问题的弹性,并开发案主的内在资源,让案主发现那时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解决之道。
        2、休息阶段
        通常在第一阶段进行四十分钟之后,工作者会告诉案主要休息十分钟,并稍后回来给予回馈。在案主休息的时间里,工作者会独自跳出咨询的情境,回顾这个对话历程并加以整理,或与协同小组中心成员进行讨论,而后回来提供给案主一些回馈。
        3、正向回馈阶段
        在休息阶段之后,工作者将会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案主一些回馈。回馈的内容包含:给予赞美和肯定、提供讯息及布置家庭作业。
        (1)给予赞美和肯定
        赞美的意义在于赋能,通过工作者对于案主自身和其正向资源、能力的鼓励,使得案主注意到自己原本存在但被忽视的内在力量,改变案主的主观认知,从而提升案主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进而鼓舞案主能持续行动以寻求改变。
        (2)提供讯息
        讯息的提供,可能是专家的观点或理论,也可能是案主目前正在做而且有效的行动,或是其他一些想法。其目的在于将案主的问题一般化,或是对问题提供不同的意义和观点,同时提供形成家庭作业的脉络。
        (3)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就是案主于下次会谈前必须完成的作业或任务,这旨在巩固治疗效果、增强改变信心、实现预定目标。
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特殊教育应用注意事项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对象是身体有障碍或智力有障碍的个体,他们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也更需要心理辅导。但由于身心受限,特殊教育对象往往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这使传统的心理咨询方法在特殊教育中很难施展。再加之在心理咨询中仍有“病理化”倾向医疗治疗模式,往往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系列诊断后,就开始实施咨询计划,这使学生不得不贴上“行为能力缺失”或“情绪失控”等负性标签,这些都似乎意味着学生出问题了,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难以调动自身的力量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肯定个体自身解决问题的能量,且对认知水平要求不高,在特殊教育中会具有很好的应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咨询对象的特点,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波.焦点解决:学校心理咨询新视角[J].教育导刊, 2005, 3.
[2]任娜.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中小学的应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3
[3] 熊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大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J]. 社会心理科学, 2013, 1.
        
作者简介:王华影,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