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仿丽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实验中学516700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策略,包括优设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设活动化教学,增进学生学习认知;优设分层化教学,提升学生合作能力;优设研学式教学,培育学生良好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探讨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低效的“填鸭式”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并应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巧妙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紧密相融,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增进其道德与法治认知,提升其合作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
1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用-定的教学媒介和仪器设备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利于灵活创建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主题鲜明、场景生动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所学知识,使其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并学会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学习,深入探索内在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应有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指引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中体验学习,促进其进行有效学习,增进感受,获取感悟,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落实、落细道德与法治教书育人的目标。
2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
2.1利用家庭生活资源。
家庭生活是学生校外生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下的孩子对于亲人的关心是司空见惯,最熟悉和真挚的感情不被珍惜和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就来源于家庭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家庭故事,或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故事,来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爱在家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讲述妈妈(或爸爸)爱我的故事、分享“市十佳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对父母、家庭的热爱之情。这种源于家庭生活情境的创设远胜于一般意义上的说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认知评价和价值选择。
2.2挖掘学校生活资源。
初中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是学校,巧妙利用学生的校园生活经验,将校园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发学生感受和认同知识。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教学时,可以以一次学校运动会为主题,先请同学们畅谈运动会的愿景,再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分享运动会上为班级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自己的成长收获。
3巧妙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应有内容,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竭源泉。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经验,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导致课堂毫无活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选具体、典型的生活案例,创设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渗透更多的生活化元素,促使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诚实守信”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发掘并利用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从生活中的诚实守信事例着手,畅谈诚实守信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是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言而有信的。借助生活案例,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诚信的智慧,掌握了养成诚信品质的正确做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对国家、社会、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设计生活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渗透生活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捕捉他们的学习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这种生活化特征很强的主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了“网络利与弊”的微视频片段,设计了媒体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化了对网络双重性的认识,理解了“网络是把双刃剑”,让学生学会了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体,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指引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深入探究、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原理。
4优设生活中活动化教学,增进学生学习认知
活动化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形式。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常表现出强烈的渴求知识及探索的欲望,乐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能使其尽情展现个人才艺的活动机会,激励他们通过互动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有效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景交融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增强其综合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讨论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认知。例如,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宪法宜誓庄严承诺”的视频素材,以此指引学生开展互动讨论:为什么要开展宪法宣誓活动?宪法宣誓活动有何重大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知识学习,使他们进一步拓展思维和认知。又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利与弊”这种生活化特征很强的主题,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双方学生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和分析,能够形成合理利用网络的正确认识,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对学生施以必要的点评,促使他们能够通过辨析和讨论的学习过程有效掌握正确运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结束语
教师要坚持探索和应用多样且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开展有效、有趣的学习,这样才能逐渐使其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应有的能力与素质培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雨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9(36):48.
[2]李海玲.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9(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