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水飘
[导读] 在初中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历史试题、
        陈水飘
        河南省禹州市夏都学校,河南   禹州  461670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历史试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史料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亦是其它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本文从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这一素养的策略要求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有效策略
        一、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在内心产生历史学习兴趣,才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历史作为一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学科,如果教师仍然只是一味讲解和复述既定的历史知识,会导致学生将历史学习直接等同于机械记忆,进而丧失历史学习兴趣。反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梳理、辨析和运用史料,使学生得以接触更多五彩斑斓、好玩有趣的历史事件,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历史的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对教材中阐述的历史知识深信不疑,难以形成独立见解和自主探究精神。史料实证素养要求学生主动收集、辨析、整合课本之外的史料资源,并且学会运用史料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历史解题能力
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历史试卷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情境,日益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中考历史试题中的史料素材,从而顺利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题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历史中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应重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程的主导者,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自觉地养成史证教育的理念。但是,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初中教师对学生实证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证教育,抛弃传统历史教学中重视“传授性”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实证教育的带领下,重视自身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相关材料论证和分析历史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养成良好的思辨意识和道德品质。其次,历史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除了要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外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史学素养和教学功底。

让自己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实力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习惯,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在史证教育的前提下,养成好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重视证据是历史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证据才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史料实证意识,这种意识是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主动更新历史教育理念,在内心树立起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使命任务。一方面,教师应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增强自身历史教学能力,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唯教材和教案至上,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史料实证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应主动打破教材限制,鼓励和指导学生收集、辨析、整合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思维。
(三)提升学生自主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搜集史料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但是,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使学生难有机会自主搜集史料。对此,教师必须主动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搜集史料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辨伪和考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自主收集历史材料的意识,让其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材料的不同类型,如文献、图片、遗址及历史文学典籍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搜集历史的主要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等。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资料的方式,自主收集和整理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资料。结合历史教材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历史材料搜集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依据历史材料来佐证自己的历史观点。
(四)提升学生的史料辨别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升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必不可少。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归纳和总结,选择可靠的历史材料。首先,要对历史材料的来源和性质进行区分,看其究竟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其次,还要合理看待材料中的客观表述和作者的主观看法。比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师可以展示当时拍摄的照片。当时中国新闻报纸的报道,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人物回忆录,让学生能够从史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升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结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作为中考命题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历史课程虽然学的是过去,但是为的是未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真正的历史,开阔自己的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3-6.
[3]王岚.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证能力的重要性[J].中学历史教学,2015(29):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