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孔庆坤
[导读]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对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庆坤
        广东省信宜市洪冠镇第一小学525327
        摘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对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也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旨在形成学校、家庭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策略,期望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疫情

引言:文章阐述了以学校为主导构建联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以学校为主导联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路径,其中包括家校协同以及以疫情为背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以学校为主导构建联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初是由学校教育领域领军发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代表着中国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构建联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先行推进者,目前已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并广泛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及各种心理健康活动,为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干预及必要转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相较于社会组织单元较小的家庭、专业性略显不足的社区、侧重于宣教行动的媒体和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来讲,学校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综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以学校为主导构建联动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加快目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工作的进程。
二、以学校为主导联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建构路径
(一)家校协同,提高素质是关键
        家庭在面临儿童青少年教育问题时,其突出问题在于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又缺乏相应的指导渠道,导致家庭中尖锐的亲子矛盾时有发生。小学生群体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困扰占比家庭适应方面的问题高达59.5%,而家长作为教育子女的首任教师,对学生可谓影响深远。因此家校协同的重点应放在全面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上。《方案》中指出,要达到50%的家庭、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
        第一,开设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有计划地邀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在家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平台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儿童青少年群体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问题表征、识别和解决途径等,广泛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理论知识储备。
        第二,开展针对性咨询服务。在开设普适性科学讲座的同时,要筛选出需要进一步参与心理咨询服务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可由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教师开展个体或团体咨询活动,必要时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家庭咨询,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设置指导性转介说明。针对已经超出校心理咨询师解决范畴外的问题,如疑似异常心理或神经症范畴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校心理咨询师及班主任有必要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情况,并建议家长带领学生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地诊断和治疗。此外,除传统利用家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等平台进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外,教师还要高效利用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等上传微课或进行线上互动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此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整体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危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网络讯息,同时呼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优化绿色网络环境,确保在为学生提供便利学习条件的同时,提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
(二)以疫情为背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要落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意识到家庭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送入学生家庭的方式,结合本次疫情的背景,由学校的心理教师或者是邀请专家录制线上讲座,向学生和家长科普基本的心理知识,让他们意识到每种情绪都是真实的存在,正视负面情绪。以家校联动模式开展小学生社交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学生”参与的线上教学活动,如辩论赛等能够让亲子共同参与的线上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就一些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经典案例进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创造一个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亲子关系升温的同时,也能让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发孩子的思考,帮助他们及时扭转一些被网络误导的错误观点,进而增强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和“免疫力”,让他们能够进行健康的网络社交。在进行线上活动的同时,学生在讨论与互动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彼此互动,有利于满足他们社交发展的需要。  
        明确立场和树立公共卫生意识。一方面要落实小学生的生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补充教育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另一方面,除了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还需要塑造小学生卫生安全教育的公共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法律制度,介绍卫生安全责任的公共机构和卫生安全的公共服务,让学生意识到卫生安全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还担负着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强化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责任,形成公共卫生安全人人受益、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结论: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不仅要在学校、家庭领域里各自发挥优势,更需要以联动共建的方式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发展。倡导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联动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抓住相互协作的重点,还要注重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J].华夏教师,2019(34):95-96.
[2]曹俊红.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12):160-161.
[3]周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1):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