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森林
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中学 415514
摘要:谈论起阅读这个词语,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语文科目,但是阅读却不受限于语文,数学科目也需要利用阅读来完善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教育方式。本文浅议了小学数学阅读课程,分析如何将阅读应用到数学科目中,丰富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应用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导方式;教育内容
数学阅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形成数学思维和奠定基础的前提,虽然阅读是语文和英语科目的专用代词,但是数学科目也需要阅读来提升教课效率,由此可见,加强数学科目的阅读效果显得十分重要。数学科目的阅读和普通阅读没有较大分别,是对数学科目中文字和公式的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深刻记忆。由于数学这门科目作为一种语言来说是慎重的,因此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将符号转化成自己所熟知的语言来深刻理解,了解更深层次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教师想要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这门科目,就需要教导学生正确阅读数学,以此来作为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
一、数学科目中的阅读方法
数学需要制定一个核心环节来开展学习任务,针对教材内容来开展阅读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各项知识的理解。小学老师首先应将阅读这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上顺利落实,并考虑到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心态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数学所具备的特点来设计阅读方式,展现出阅读的应用价值。学生对于数学科目最难以理解的就是概念,这种将语言浓缩成简短话语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比如在小学数学科目中的《图形的运动》课件设计中,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简单讲解的方式来了解锐角与钝角知识概念,针对此等现象,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对概念知识以及相关内容充分阅读,了解何为锐角,何为钝角,然后在引导学生对周边存在的角度知识进行勘查,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针对阅读范围内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带给学生,为学生制造疑问,通过破解自身疑问的方式来了解《图形的运动》这部分知识。用概念的方式来展现数学知识,能够在探讨和深度了解的过程中认知数学知识结构,在应用中具体化和直观化数学理论内容。
二、数学教材中可以开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教师会发现每一部分课时内都存在阅读材料,而这部分阅读材料则是联系学生生活和扩展性数学内容,这部分知识通俗易懂,具备一定的活跃和兴趣效果。在开展数学课程途中,适当去引导学生对此感兴趣,并阅读这部分内容,会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极大兴趣,也会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产生一定效果,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深刻了解数学的本源是生活,需要将其应用到生活中来发挥价值。其次,教材中的习题在设计过程中会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展现,比如在一些文字叙述和插图等方面,主要的设计思路也是从生活环境中取材。而且部分习题还会出现一些比较多余的内容,也是需要学生去自习阅读,才能够在教材所给信息中获取到正确选择。
因此,阅读在小学生的数学课程上是必不可缺的,需要教师来发挥出阅读的真正作用,重视数学课外材料方面的阅读力度,将生活与小学生的数学科目紧密了解,从而促进他们学会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充实学生在该科目中的学习过程,激发出每个学生所存在的特殊潜能,最大限度的将数学素养进行提升。其次,数学阅读和实际操作也是密切相连的,教师将阅读融合各环节教学中,还可以减少学生面对学习所遇到的困难,运用读做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小学生对所有新知识都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将其应用在真实情境当中,用新体系来解释问题现象,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复现知识,还能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新知识和加深知识记忆。于此同时,帮助小学生形成将凝固知识转变成灵动知识结构的能力,也是有效提升数学理论连接实际生活,解决今后面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素质,加深小学生面对数学这门重点科目的主要能力,是不可欠缺且需要教师来深度挖掘和培养的,这将对小学生在今后更快速和高效率学习到数学知识有所帮助。
三、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良好方式
数学当中的应用题在小学生心中是难点知识,而且也是教师重点教育的内容。由于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数学应用题已经开始呈现出贴合生活和实际情况的发展形式,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推动多样化数学应用题发展形式的实现,不仅需要文字来进行叙述,还需要利用图画和表格等直观方式来展现。教师适当在应用题中加入开放式问题,为小学生供应一些较为新鲜且具有趣味性,值得深度挖掘和思考的问题,发现数学真正的价值所在,凸显出应用题在数学科目上的问题特点,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和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起来。小学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面对应用题找不到合理分析方法,大部分带有难点的题目都无法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起到带头阅读作用,引导学生对应用题内容进行阅读。例如在《混合运算》相关应用题解答中,“教师手里有4盒羽毛球,每盒有6个,现在教师将羽毛球借给学生8个,现在教师手中还剩下几个?”这种应用题如果学生不仔细阅读两遍是无法顺畅回答的,因此需要将数学阅读来作为答题依据。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在数学答题时的阅读情况,部分学生在面对题目过程中还未将内容仔细阅读就开始答题,或者是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重点关键词,造成理解问题过程出现失误,以这样的方式来做题,出现答错题目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读题方面的真实现象,从综合方面入手,逐渐使学生形成在读题过程中针对关键词来做记号,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学生就会自然的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解答经验和能力,为今后更加顺利和快速准确的答题奠定下能力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科目中应用阅读来开展深度教学,将会为小学生形成一种有利意识,从理解与自学方面进行培养,将阅读效果渗透到各项数学环节中。阅读不仅可以将小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知识层面进行扩展,还可以增加学生面对学习的高度兴趣,用数学眼光来看待问题,发挥出创新和思维的学习效果,达到数学科目真正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玉民.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6(33):27-27
[2]黄忠伟.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教材[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6(7):115-115
[3]宋冬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7(7):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