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敏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万科第一小学550000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能够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出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丰富自身情感,促进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就小学阶段学生来讲,受年龄、性格等影响,通常具有好奇心强、自控力差等特点,无法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积极探寻出多种方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一)教育理念发展层面的要求
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依据新理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首先,在新理念前提下,教师意识到了促进教育教学开展的效率,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开展的质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最后,引入新思路,提升教学有效性,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教育理念发展层面的要求,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实践教学开展层面的需要
从实践教学方面来说,提升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内容不断增加,而教学时间没有改变,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去学习全部内容,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教育最优化。同时,提升教学有效性,也是优化当前限制教学发展要素的举措,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紧随时代的脚步而变化。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前预设实效性
1.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只有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基于此,实际开展课堂预设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应注重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融入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之中,引导学生树立优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树之歌》一课前,教师便可以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操作,包括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树木的神奇;经由仔细研究文章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和树木相关的知识;分析文章写作结构,了解文章表现手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和树木相关的知识,达到扩宽视野的目的。
此类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
1.2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任务
科学设置课前预习任务,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避免浪费时间在寻找问题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学习自信,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引导其科学进行课前预习,合理应用相关的学习工具等,可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进而更有效的消化所学习知识,提升课堂利用率。需要教师注意的是,除了要为学生安排课前预习任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相关辅助学习工具,鼓励学生多种渠道了解课程相关知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针对这些特点,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内容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优先根据题目开展想象,并要求其说出根据题目可以联想到的内容和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对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均起到了积极影响。时代不断发展,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再单纯以一名知识教授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眼前,同时也承担着引导者的任务,经由科学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充分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探究操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存在积极影响。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开展问题情境创设;应用演绎推理引出问题;类比推理导出问题;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等。
(三)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各小组内的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对促进其和谐关系,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合理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可知,绝大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互相讨论,往往都是提出问题后就立即给出答案,学生并没有对问题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重视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监督,有助于更好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实际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以学生为基础、以实际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前预设实效性,积极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因素,开展合理的教学反思,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雅琼.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34.
[2]白天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下),2019(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