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新基础教育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苏金花
[导读]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苏金花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昆明   五华    650000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对此形成认识,做好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然后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数学;重要性;融合

        在新的基础教育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小学的数学教育在开发孩子的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育过程。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沿袭传统教育理念,摆脱不了传统教育方法的束缚,在本质上不接受新的基础教育内涵。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基础教育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总是从弱到强,从盲目到基本。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性质”和“比例的性质”时,首先提出问题,唤起对“商的不变性”的记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点。由于已有的知识库,学生容易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自学并不难。学生认为这些推理是基于他们将来可以自学的事实。通过对材料的加工、加工、分析和总结,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从学习方法着手,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素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生成和发展知识。
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直觉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应将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实际学习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科学的思维梯度,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不会感到太累。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和视频演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在生动具体的知识展示中,学生主动跟进思维,实现逻辑思维的应用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
        例如在“圆柱体表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增加知识呈现的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三维动画来展示圆柱体的组成。一旦学生理解了构图原理,他们就可以理解它的面积是由什么组成的:随着圆柱体的膨胀,学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两个圆和一个矩形。这三个图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原始的圆柱体。这个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快速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圆的面积和一个矩形的面积的组合。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思维深度是非常重要的。顾名思义,创新思维的深度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思维的发展和拓展,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能力。在小学,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限。我不善于总结和得出结论,考虑问题也不全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第二,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推理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适当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与学生交流,实时动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并联系实际,形成正确的知识总结和创新。
四、进行分组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采取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策略的创新和发展,激发学生探究和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依靠互动与合作的教学策略,改变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和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锻炼数学思维为目标,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数学的发展和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互动式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课堂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加生动、生动的数学课堂,更加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体系,创新教学策略,增加活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五、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个人差异和教师的教学战略都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问题。例如,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中,应该把问题的难易度分成几个层次,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当然,这只是指教学策略,在感情上要平等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对这种积极的反馈有信心,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结束语:
        从新基础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策略出发,探索了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与新基础教育的融合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大胆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的策略,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素质的进步和促进更好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丽芳,陆燕琴.“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区域教学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7(06):82-86.
[2] 蒋玉琴.“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区域推进例谈[J].基础教育,2009,6(12):61-63.
[3] 杨晓微.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J].教育研究,2000(03):37-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