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罗小波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罗小波
        河源市源城区宝源学校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理解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层次不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方法针对所有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整体进步,而分层教学法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下文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分层教学法,并非是将学生分出层次来区别对待,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效率,促进学习质量全面提高,从而使全体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够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展有效地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能够有所收获,避免一些学生因跟不上数学课程教学进度逐步丧失学习动力,下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课前预习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在课前梳理课本知识、掌握教学重点的关键。但是,实践当中,不少学生都不能很好地预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预习没什么必要,教师课堂还会讲,预习质量并不理想,这也导致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学习效果偏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自信心往往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对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适当优化课前预习,对课前预习环节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目标,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需求,预习效果有效提升,使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进步,收获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备课阶段教师就要先制订预习计划,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难计层层递进的三层预习目标。第一目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辨坐标系当中各个点的坐标;第二目标,可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并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第三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并可以构建一个直角坐标系。虽然这个预习目标已经制定好,但是教师要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目标,并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完成第二目标、第三目标,这样基础的预习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也都能了解教学的内容,并梳理相关的知识,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第二、第三目标实现提升,教学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2.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教师只是拟定统一的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则较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情况,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个教学目标会比较容易完成,他们会认为很轻松,也无法在学习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能力相对偏低的学生这一目标又难以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质量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教学当中,教师可先将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层次不一的教学目标。第一目标:了解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的运用,第二目标:掌握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的运用,第三目标: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于生活实际当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标准,引导各层次学生在基础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有进一步的突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3.教学提问分层
        数学教学当中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并促进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在设计问题时,针对一般能力的学生要设计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掌握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让这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的回答出来,这样可以使这部分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加大,问题要提高综合性思考,促进这部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
        4.教学过程要分层
        教学过程是分层教学法运用的关键环节,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必须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师要多以鼓励为主,将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先设定好教学内容难度,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是要作为重点,先要讲解基本的定义与解法,并让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进行交流,在学生的努力与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初步的了解,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上,让学生从课本当中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联系到实际运用,让学习能力较强的这部分学生有一个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5.课后练习分层
        要想巩固课堂教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注重课后练习环节。通过有效地课后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学生也能够通过课后练习发现自身学习当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巩固和提升,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传统的课后练习环节,教师都会布置统一的课后练习题目,这样就忽略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需求,课后练习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课后练习环节也要注意分层,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来分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练习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
        6.结语
        分层教学法能够将因材施教充分地体现出来,初中数学课程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擅用分层教学法,并注重课前预习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提问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课后练习的分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学生也能够在学习当中获取学习自信心,提高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喜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研讨[J].考试周刊,2020(09):123-124.
        [2]谭贵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0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