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的策论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 吴有超
[导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吴有超
        蒙山县文圩中学546700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学生培养总体目标的趋同,使得初中学校的日常运行中,各项教育教学事务的内容与发生发展的机制相对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主要着力点就在于执行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的策略,旨在提升学校管理执行力,提高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者;下沉式

引言:初中学基础教育无法准确地标准化和量化,教育教学效果主要依赖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创造性,因此学校普遍存在着一些“执行难”的顽疾。学校通过“下沉式”实践,将“下沉”作为一种高度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通过思维下沉、行动下沉、情感和责任下沉,有效地解决“说了没用、屡说不改,不说就不改”等执行难问题。
一、学校政教管理现状
        学校管理中没有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程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能和天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和内容非常清晰明了。以教学为例,备课、课堂、辅导、批改、检测的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几乎亘古不变,但是,学校教育不是工厂生产产品,无法准确地标准化和量化,非常依赖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创造性。因此学校会普遍存在着一些“执行难”的顽疾,例如,教师备课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违纪和不文明现象屡出;总有教师不能及时落实学校要求等等。这些“执行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能否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校长一副校长一中层一教师一学生”的管理链。从校长到教师,都是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每一层级都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质上是改变人的过程,而改变学生和老师已然形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疑是困难的,这需要管理者长期的坚持和耐心。另一方面,一些管理者习惯于做上传下达的传声筒,总是“等着上层来指示,等着下层来汇报”;有些甚至是平时“下不举上不究”,出了问题就指责下层,甚至追究下层的责任;无论是对上级要求的落实,还是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进行持续地跟踪和督促。这样的管理习惯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制度和要求的落实主要停留在口头中或纸面上,最终导致学校管理的执行难。基于此,要破解学校管理中执行难现象,通过一系列系统地尝试,使管理团队形成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执行力文化。
二、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途径
(一)确定下沉式思维指导思想
        思维下沉就是将自己放在下面层级中,从下面层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而作出科学的决策。

在学校体系中,在决策之前需要下沉思考的几个问题在决定对策和措施之前,管理者需要先从下面层级的角度搞清几个问题:(1)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他(当事的教师或学生)是怎么想的?(2)针对这个问题,以前是否已经提醒过或采取过相应措施?为什么效果不佳?(3)本次的决策和措施,是否针对了此前“执行难”的原因?是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4)下面的层级在执行新决策时,会有什么困难和困惑?比如:某初中规定放学后半小时清校,但学生总有各种理由滞留,比如老师辅导、作业未交、值日未做完等,政教处只能以扣分等方式进行教育。学生滞留确实有较多的不良后果,如学生养成行为拖沓的不良习惯、浪费时间、引发安全问题等。但如果能从班级和学生的角度思考以上五个问题,就能发现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滞留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解决此执行难的关键不是扣分和批评,而是优化教师课后辅导、卫生值日制度,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
(二)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人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管理必须紧紧围绕"人”来进行改进与创新。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与课堂效率。学校也应该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情况调整管理策略,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个人素质与健全的心理。课堂上,学校不仅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当前情況实施个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更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当前社会的整体环境、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教学状况等等。只有充分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最人性化、最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形成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管理制度与办学理念。
(三)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如今的学校多采用半封闭管理或是封闭管理的策略,过多限制学生的个人自由。这在短期内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减少外界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提高成绩。然而,从长远来考虑学生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缺少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在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面上理论化的知识。仅仅与周围的同学和教师接触对学生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的。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锻炼人际交往与抗压的能力。只有学校与社会生活有交叉,学生的心理与个人素质オ能够得到級炼。同时,封闭管理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更不利于学校保证学生的个人安全。因此,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封闭管理状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增强其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身的责任感。这将更有利于磨炼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四)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着重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品质等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渗透与积累形成的,并非一朝一タ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些细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规范。教师在班级内可以通过加强常规要求,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活跃班级氛围和创设班级氛围的方式,利用有效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更加珍惜班集体,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1]李逢辉.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革新策略解读[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03.
[2]徐延平.略论初中学校管理的内涵及建设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