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初探——以动量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 王艳清
[导读] 以“动量和动量定理”为例将科学本质采用显性的方式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王艳清
        山西省吕梁实验中学 033000
        摘要:以“动量和动量定理”为例将科学本质采用显性的方式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析了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本质观,同时展示了渗透科学本质的教学策略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动量;教学探究
        物理这门学科由于其综合性比较强,往往在求解一道题目时要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点,动量守恒定律的题目更是如此。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三大守恒定律之一,也是解决物理综合问题时不可或缺的基本思考方向,所以学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及其重要且有意义的事。
        1能量和动量能量和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们都与参考系统有关,它们不同的地方是:动量是矢量,能量是标量;物体动量的变化与外力有关。一定质量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能量不一定会发生变化;一定质量物质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势能不一定会发生变化。动量定理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它是将两个公式合二为一后得到的。这个定理将研究复杂性的过程转化为两个简单的状态。当使用动量定理时,我们要注意一下,动量定理是矢量方程,在处理时要考虑方向。
        2融入科学史的明示反思性教学
        教学片段1:动量概念的引入,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几代科学家在追寻“不变量”努力中,逐渐形成“动量"概念的历史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笛卡尔对动量是如何定义的?有缺陷吗?
        (2)惠更斯的结论是怎样的?
        (3)牛顿对动量的概念是如何修正的?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科学事业是充满挑战的,科学家不畏困难的研究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具有相对性,但同时又是持久可靠的,除非有新的证据或理论等证明原来的科学知识有缺陷,才会被修正或更改.同学们考虑一下视频中的科学史是否说明了这些观点?
        3创设贴近生活物理情境的明示反思性教学
        教学片段2:推导动量定理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
        现象:运输易碎易碰物品时常用塑料泡沫包裏;摩托车的头盔内部要有衬垫;安全带是用弹性的橡皮条制成的等,所有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在哪里呢?
        生:这些行为都是要使相互打击或碰撞的时间延长
        师: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又不这么做,比如用锤子以一定的速度敲打钉子,钉子就很容易进入木块,而不是使劲压钉子,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来探究其中的奥秘,我们先观察下面一个演示实验,
        师:瓦碎蛋全
        在几个鸡蛋上方放一个海绵垫子,在海绵垫上方放两块砖,砖上放一片瓦,用锤子击打瓦片,瓦片碎了,再去看海绵下方的鸡蛋却是完好无损.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速度变化了.物体的动量也就变化了。但是他们的动量变化有快有慢,变化的快慢可能就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师:这仅仅是理论解释,不能作为结论.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动量变化的快慢到底与力有什么关系.
        师:质量为m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恒定作用力F,运动一段时间1,速度由功变为,小球动量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力有何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所学的知识推导出力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加速度的定义有
       
        两式联立有
       
        结果
       
        师:上述(4).(5)两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4)式说明动量变化快慢的原因是由力决
        定的.(5)式告诉我们: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
        体动量增加越多。
        师:上述(4)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当初牛顿就是用(4)式来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的.现在我们看到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这也说明了科学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发生变化的,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新旧科学知识具有逻辑一致性.上述(5)式告诉我们: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体动量增加得越多,可以看出Ft这个量是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理学中把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用字母I来表示.即I=Ft
        上述科学家在得出冲量的过程体现了哪些科学的本质?
        生:科学知识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证据可以取代旧知识时,科学知识就会发生改变
        师:冲量是标量还是矢量?
        生:冲量是矢量.
        师:(5)式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这就是动量定理。
        表达式为
       
        3验证性实验活动
        验证性实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物理问题加以有效验证,在此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常见的物理探索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方法、留迹法及等效法等,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验证性实验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其设计思路主要为对物理问题研究范围进行有效确定:对物理试验方法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全面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针对性的探究方法:对实验器材进行有效选择,以此为实验流程的顺利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实验结果、现象进行全面观察,以此对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测量,并对实验结果加以有效验证。比如,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目的是对碰撞前动量与碰撞后动量之间的守恒进行验证。在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物理量进行明确,然后选择实验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流程的有效设计,以便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活动的质量。
        结束语
        现实中师生们对于动量守恒定律重要性认识很充分,动量守恒定律是高考物理命题的重点,同时也是考生害怕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有效的训练和总结,可以通过做很多关于动量守恒方面的题目,自然而然就会学有所成,对于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也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张圣羽,杨明芳.基于学生答案阐释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20,38(01):5-8+13.
        
        [2]张琪,梁军.高中物理“狭义相对论”内容比较分析及教学建议[J].物理教学探讨,2020,38(01):19-22.
        
        [3]胡玉晓,马浩君.例谈“先学后教”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落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29.
        
        [4]林少颜.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2):3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