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9期   作者:余雪莲
[导读] 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数学课堂上也不见有学生提出质疑
        余雪莲
        浙江省龙游县华岗中学   324400
        摘要: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在数学课堂上也不见有学生提出质疑,而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本堂课所教授的内容,而是许多学生即使听不懂也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并不活跃,这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气无力。甚至,很多学生竟然已经习惯了不做出任何的疑问,他们只是追求标准答案,使得在数学课堂上难以形成一种质疑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阻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遵循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使得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策略;
引言
        唯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学效率更高、教学质量更佳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切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相关概述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应该具备筛选、核查等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重评价反馈和激励,让评价成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占据主要位置的是学习评价,也就是把学生当作评价主体,采用的评价方式为教学目标,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和整合,根据采集的信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果进行评断,并在评断初中数学教学情况的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引导,促进教师对教学成果的反思和优化,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地位极其被动的局限性,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重视加强课堂互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二)创新实践性原则
        创新实践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创新实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从这一标准出发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落实创新实践性原则,教师需重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设计开展多样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
        (三)多元化学生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了解,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秉承多元化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分析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让学生找回自己,树立信心。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内容的提升加强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在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时,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所了解,结合掌握的具体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管对知识学习的情况怎样,还是学生有什么样的学习情绪,教师评价都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学习充分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对教学发展有积极作用。换句话说,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过程中,不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中找到了学习规律和方法。通过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对待教学评价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学评价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要想做好教学评价,先要清楚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摒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式去考查学生的发展,由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转变。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应该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内容。
        (三)评价体现多元主体,评价形式多样化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主体,以考试成绩为中心去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核心素养的今天,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即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评价。其次,增加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朝夕相处,互相比较了解,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加真实、客观,更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再次,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成长。最后,注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多听取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使得评价更加真实可靠。
        (四)变注重结果评价为注重过程评价
        注重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也就是对学生评价不但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不但要综合思考学生的当前情况,及时找出和发展学生的发展潜能,同时也要思考学生的过去,注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评价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相互欣赏和学习。通过采用多维度评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才.
        (五)评价语言的多样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不可一味采取批评方式,而要采取积极评价的语言。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各种激励语言,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一次不耐烦的话,可能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及时和学生交流,保证学生快乐地学习.
结束语
        在对初中课堂评价的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理念的转变工作,将教学重心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移到整体的角度,以学生为本,以实际的教学现状为基础对课堂进行评价,及时找到教学过程之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及时地评判一节数学课是否能够称之为一堂优秀的数学课。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之中一定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注重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反思,真正建立起高效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熊琴.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策略[J].学周刊,2020(17):63-64.
[2]柴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11.
[3]陈丹.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123-124.
[4]丁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28-129.
[5]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