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雯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融创小学650032
摘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诗词的最高境界,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向。在小学阶段开展诗歌教学,教师如果能够突破学科的界限,用诗画融合的形式,促进诗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还能让诗韵充分彰显。古诗词以其美妙的音律、精巧的用词和深远的意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重视古诗词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学会、真学会。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诗画融合下小学阶段诗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教学技巧;诗歌鉴赏
古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音律和词句结构,往往字数不多却意蕴深远。但由于古诗词创作时期往往离当今时代较远,很多语法也不常用了,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还需成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往往遇到“费力不讨好”的困境,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量身打造合适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1 加强熟读背诵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通过阅读, 可以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化的交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改变, 阅读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阅读能力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间接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语文教师要想通过经典诗文的诵读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让学生进行熟读背诵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
2 体会情感,加强结构学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小学生难以理解诗歌含义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从朗诵开始,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独有的音律之美。当然,朗诵并不是简单地干巴巴地读过就好,而是要正确优美地诵读。在初读古诗时,教师可以先放低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发音正确、断句无误就好,主要注意通假字的诵读。在学生达到正确诵读的标准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了。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作为示范,再为学生细细讲解何处应该高升何处应该低沉,注意读诗时的节奏感和音律感。随着诵读的深入,学生不仅能大致明白诗词的感情变化,而且也会被激发兴致,越读越有趣,越读越开心。
在学生把握了诗词的情感变化之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分析诗词的用词之妙了。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有诗眼的说法,一个恰到好处的用字就犹如画龙点睛,可以升华整首诗歌。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某一个字为什么这样用、这样用有什么好处,或者这一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细处分析整首诗歌,让学生对于诗歌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完全把握。
3 在想象中体悟意境之美
在完成了情感和结构的学习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点,那就是诗歌的意境。古诗词一向以意境深远著称,“言有尽而意无穷”一直是为人称道的境界。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是重中之重,不明白诗词的意境,就不算读懂了诗词。而意境又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找不到实体来让学生感受,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勃发的阶段,思维还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2]
4 在诗词鉴赏中探究文学典故
严格意义上来讲,文学典故在诗词中的运用是写作手法的一种,但是随着语文教材的大幅度改动,传统文化的考查进一步加深。教师需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诗词中引用文学典故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同时能让有限的诗句具备无限的内涵。有些诗人写作风格委婉含蓄,在诗词的创作中加入文学典故的元素,能让诗词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为细腻。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诗词中运用文学典故的用处时,更重要的是讲解文学典故本身的故事,让学生在鉴赏诗词欣赏故事的同时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和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典故时要避免死板的说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与故事的内涵。
5 开展主题教学
根据诗歌的主题,教师可以将诗歌分为不同类型以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利用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交流探讨主题内容,提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的特点,最终将主题设置好。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简单地诗的内容,使其掌握诗描写的主体;然后带领学生详细分析。例如《暮江吟》描绘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夕阳西沉,映入江中的场景,一个是夜景,弯月升空,凝聚露珠。白居易通过视觉描写,呈现出不同的秋季景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本首诗景色描写的特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题西林壁》,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说明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也会不同。而诗的最后一句道出原因“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时也阐述了一个哲理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通过鉴赏古诗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总结本首诗的哲学思想,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3]
6 结论
总之, 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经典诗文, 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精华所在, 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经典诗文的初级阶段, 是初探古诗词世界的第一步, 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诗文诵读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经典诗文诵读的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英.文本细读,妙趣横生——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8(24):107—108.
[2]于卫琴.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11.
[3]申春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江西教育,2017(3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