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演 写 画——让绘本教学灵动起来 ——《我家是动物园》教学设计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刘晓燕
[导读]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

         刘晓燕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214187
                                  
         
         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绘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单元剧,任何一位喜爱与孩子相处、肯用心和孩子相处的教师,都可以利用绘本的优势,让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下面我以《我家是动物园》为例,来谈一谈低年级绘本教学的策略。
         【绘本分析】
         这本绘本的角色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动物和家人。故事从“我”开始,“我”是个小男孩,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猴子”,脾气不好的爸爸宛如一只“大狮子”,爱洗涤的妈妈像只“大浣熊”,高个子的爷爷,简直就是“长颈鹿”,爱打扮的奶奶就像只百变“狐狸”,喜欢偷听,踢人功了得的妹妹好似“小兔子”。作者抓住人和动物之间一些相似的特点,通过幽默风趣的比喻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富有童趣,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它能让孩子产生共鸣,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把自己及家人的一些方面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策略】
          具身学习跟传统的“知识灌输”、“你说我听”这些“颈部以上”的学习方式不同,是一种用身体来认知,用身体来想像和用身体来思考和行动的学习。我们低年级绘本教学应该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经历,带领学生一起精读故事书,帮助他们充分感知和掌握阅读一本图画书的基本方法,如“展开丰富想象”、“猜一猜”、“重视图画细节”等。由扶到放,由易到难,激发学生阅读图书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角色扮演,内化语言。最后,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大胆表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配上图画,追求写话的情趣性,提升学生语言质量。
         【教学流程】
         一、师生共“读”,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不管是美国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还是日本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他们都一致认为: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师用自己的声音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绎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于细节处仔细观察,从而学会阅读图画书的方法。并且让阅读的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样的教学将会永远地留在儿童的记忆当中。在教学《我家是动物园》这一绘本时,我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入情入境,共读绘本。
         1.从“疑”中起步,唤起读的愿望。
    课伊始,我以谜语导入,让学生猜一猜绘本中将出现的一些动物:狮子、浣熊、长颈鹿、猫头鹰……并让学生讲述判断的依据,使学生对抓特点有了最初的感知。接着让学生根据题目大胆质疑:为什么我家会是动物园呢?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下面的阅读。          
         2.从“文”中入手,悟出文的密码。
    介绍祥泰和爸爸时,通过看图读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祥泰的动作,并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祥泰调皮、可爱的性格特点,用“我叫       ,是个       。其实呢……我是         ,          。”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祥泰的样子,来介绍自己。用语言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点燃了孩子的表达欲望。
         3.在“猜”中放飞,培养学生的想象。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面对着爱洗涤、爱干净的妈妈,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读绘本上的文字,而是让学生观察图,看看妈妈在干什么?她像什么动物?用上书上的句式来说说:“她是我       ,       女士。其实呢……她是         ,          。”像长颈鹿一样的爷爷,也是让学生看图猜想。让学生根据图用具体的事例来想象故事内容。学生在猜想中不但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同时通过说的环节,为下面的仿写做铺垫。 
          
         二、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在角色扮“演”中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通过多种方式阅读绘本后,我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扮演。角色扮演时需要转化语言,把介绍其他家庭成员的语言变成自我介绍,并配上动作神态等。在情境中,学生理解故事相对而言会更容易些。并且调动多种感官进入故事的情境,充分感受绘本阅读的快乐。
         1.在角色与分工中体验合作学习。                                        
         表演活动之前,我与学生讨论有关完成表演活动的所有环节,让学生逐渐对所涉及的角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讨论,学生清楚了演员、导演、道具师、以及其他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然后选择了自己想要承担的任务。选择同样任务的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表演活动中所有的工作统一起来思考,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工作之间的联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2.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发现,学生在创编动作时会围绕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和评议,学生完全能将想要表达的人物表现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教动作。教只能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其结果只能是学生机械地执行教师的表演指令,而非自己创编的结果。         
         3.在制作道具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作道具也是学生与材料、同伴互动的过程,是艺术、设计、表征、想象的综合活动。学生在探索道具功能、制作办法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成为学生建构新经验的契机。比如制作奶奶的各种衣服,引导孩子可以废物利用,用垃圾袋,一次性桌布,报纸等材料做。奶奶的帽子则可以用硬纸盒。扮演阿花老太太呢,可以准备老花镜,拐杖等。
         三、联系生活,“写”“ 画”结合,体验创作的快乐。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清人余学成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这本绘本有其特定的语言和故事的结构,可以让学生仿照写故事。先借助文中的句式“我叫       ,是个       。其实呢……我是         ,          。” “他是我       ,        先生(女士)。其实呢……他(她)是         ,          。”联系生活模仿说话,来介绍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是《我家是动物园》《我们班是动物园》,也可以引申开来《我家是植物园》《我家是水果园》,《我们班是植物园》《我们班是水果园》……学生充满童心和联想的创作,让人惊叹,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不由得引人哈哈大笑。这样的写话,学生的语言比常规的介绍家庭成员和班级成员灵动很多。
         有了说的基础,我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图画书。教给学生制作拉拉书的方法。做完小书,孩子们便开始在书上写话,再给自己的创作配上插图,画上封面和封底。这样孩子们拥有了自己写的小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低年级阅读与写话教学可以凭借绘本,进行读、演、写、画等实践活动,这样注重儿童身体参与、身体经验的“具身”阅读与写话,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