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妮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
摘要:语文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之一。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整合生成性资源,使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增强的同时,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内涵、特点展开了探讨,重点分析了其整合意义与途径,体现在着眼教材内容、建立学习互动平台等方面,旨在通过不同的有效方法,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高效课堂
引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是将内容广泛且零碎的知识,有框架、有条理的传授给学生,能够激发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针对整合生成性资源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展开分析,以便使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定义
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是指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产生的。
(二)特点
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具有人文性、开放性。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而是通过文字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思想等人文性的内涵。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是教师不准备死板的备课方案,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激发语文教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盲目的依据刻板备课方案教学,而是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转换教学思路,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的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时间。生成性资源的整合这一工序就像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自由的氛围下,自主的活动中,关注学生发展,与学生共同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更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1]。
三、打造高效课堂,整合生成性资源的途径
为了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下文阐述几点整合生成性资源的途径:
(一)着眼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行的重要材料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来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还要准确地找出教材中的信息,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赏析作品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白杨树的样子以及其生长的环境,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小短文,简单的描述白杨树的形态或白杨树与恶劣环境抗争的场面描写,体现了白杨树的何种精神,象征了人怎样的优秀品格。
(二)建立学习互动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不断更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师不用被传统的板书空间、教学的信息量所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将教学的信息量加大,并将影像资料、声音等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称象》这一课时,需要利用很多的等量代换和水的浮力方面的物理知识,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讲,这类知识理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动态的图画,课上播放此图画,让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的观察到称象的全部过程。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本篇文章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简单的了解到浮力与等量代换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每次课前给班上同学三人或五人分好小组,在教学期间,抛给学生问题后,让小组间进行讨论,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多种思想的交流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扁鹊治病》这一篇文章时,在总结时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学完本篇文章后的感悟。A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我学会了生字词,并且学到了有错误,要接受大家的批评,诚心的改错。”B小组说:“扁鹊医术高超,真了不起。”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的想法和同学们的不一样,我认为扁鹊跑到秦国是不对的,医生就是应该将病人放在首位的。”,这名学生发言后,每组同学都在组内研究扁鹊是对还是错。
(三)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语言主要是来源于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慢慢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通过认识身边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真正表达的含义[2]。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王二小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面,并配合适的音乐,高声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音乐、画面、朗诵都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紧张氛围下,英雄王二小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对学生需要进行人文关怀
教师要在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资源,深入的体会每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文性,并进行整理、提升教授给学生。例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教材前面讲述了作者在散步途中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的捡起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用力的将它们扔回海里。后面主要是通过描述“我”与小男孩的对话,展现出小男孩的善良,珍爱弱者的生命,突出了“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主题。
结论:总而言之,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弊端也有显现,相较而言,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整合,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的达到学习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此思想融合到实践活动中去,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宇.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及审美性——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开发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No.316,77.
[2]朱文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J].中华辞赋,2019(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