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溪
湖南省岳阳市鹰山小学 414000
摘要:朗读是小学生阅读的基本功。在语言学习中,朗读最为重要,它是学生接触文本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朗读训练,能够提升他们识字、阅读、理解文章情感的能力,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中,通过对朗读教学的运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感情的体会,进而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低,思维发育不够完善,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文章也是段落简单、结构明快、感情鲜明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通过朗读教学,首先可以对生词和文章大意有初步了解,接着可以深入朗读、有感情的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后再通过细读文章,了解文章中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不足
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朗读评价更形同虚设。其次教师对朗读教学的系统性训练和系统性规划不够清楚,教师往往只是点一个学生进行朗读,或者是全班一起进行诵读,简单粗略的过一遍就算完成朗读任务,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教育,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朗读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最后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并不够新颖,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有效性。视朗读教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而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往往会偏爱朗读较好的学生,会给予他更多表现自我的锻炼机会,而其他的学生却被忽略了,这不利于朗读教学的广泛全面开展。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有效途径
(一)咬文嚼字,正确朗读文章
语文朗读中的“咬文嚼字”,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能够正确清晰地朗读文章内容。
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手指指读课文,眼睛跟着手指走,做到不多读、不漏读、不跳读、不破读词句等。其中,破读词句的现象在小学低段学生朗读中出现较多。由于学生识字量不多,容易将一个完整词句破开来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引导朗读时可带领学生给句子画停顿符号。例如,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彩虹》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学生简单练习后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能做到停顿自然、不错字。这样在语文课堂中多次练习,能提高学生对长句子的朗读水平,为日后中高年级学习长篇课文奠定基础。再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课文《大禹治水》有“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一句。这个句子生字较多,其中“教训”“疏导”这两个词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比一比”的环节进行练习,将句子读正确,不漏字、有停顿。
(二)利用图片,体会朗读感情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了大量精美的课文插图,丰富多彩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想象可能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中,插图中描绘了被箬竹叶包好的粽子和一个被剥开后露出糯米与红枣的粽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想一想你会闻到什么?你想吃清香的粽子吗?再读好文中的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学生看过图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很容易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读出来。
(三)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途径
朗读途径不光有单身诵读,集体诵读,还有分角色诵读,要通过不同形式相结合丰富课堂生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朗读体验,例如团结协作齐读课文,让同学们在齐声诵读的过程中、在雄伟的声音和集体协作的过程中想象到朗读内容的情景,加强对知识的融汇管通。其次可以通过逐句泛读,比如在古诗学习中可以由教师进行泛读,让学生在教师的泛读过程中,通过教师感情的酝酿,对诗人的感情加深,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诗歌形象美的感悟。在分角色阅读过程中。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标要求,掌握朗读教学要点,并分析学生在朗读教学期间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宣传朗读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发挥教师职能作用,解决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福.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41-42.
[2]陈国鸣.提升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12):66.
[3]刘雅婷.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教师,2019(S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