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阿不拉什小学 835108
摘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维系着炎黄子孙深切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自然它也承担着传承传统节日的使命。传统节日的学习丰富了语文的内涵,同时促进了传统节日的发扬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研究传统节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节日;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特色文化都是经过历史发展所流传下来的经典,不仅是中华儿女的财富,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但是近年来外国文化不断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国家的节日,传统节日逐渐出现衰弱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素质意义,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加深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一、整合资源,手段多样话传统
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资源,网络、媒体、报刊等等,因此教师要积极整合资源,选择有效的、学生喜欢接受的形式,多角度向学生介绍关于传统节日的背后的文化要素。在阅读教学中,以节日为出发点,向同学们介绍节日的来历以及人们的庆祝形式,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查找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上课时采访学生是否玩儿过“打水仗”,以具体情境带入,在学生快乐感受的基础之上引入傣族人们的泼水节,向同学们展示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时的欢乐场面以及视频,介绍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的特殊意义,从传统节日引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全文的欢快、激动的感情基调,再抓住“难忘”一词,走进文本感受“难忘”。
二、利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课文阅读内容开始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既能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极具情感价值意义的教学活动,而传统节日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挖掘阅读内容中的情感内容,与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情感进行链接,能够提高语文教学以及文化渗透的意义。例如在小学语文《端午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中对端午节吃粽子的描述开始端午节节日文化的渗透。本篇文章描写了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式以及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意义。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提问,“为什么吃粽子是纪念屈原呢?”“端午节还有什么活动呢?”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了解屈原与端午节的渊源,达到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
三、创设开放的教学过程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鼓励创设真实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开放的情境。如,在学习《春节童谣》时,可以在上课之前用春联、窗花、年结等饰品简单地布置教室,上课时让学生根据教室场景猜测是什么节日,以问题为导向说一说春节在你心中的印象,春节不仅重要而且还年代久远,向同学们以儿童动画的形式讲一讲上古时期的“年兽”的故事,强化学生心中“年”的重要地位。春节,指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农历的腊月廿三便开始“忙年”了,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在春节期间人们贴年红、守岁、拜年、祭祀、舞狮,辞旧迎新之际盼来年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因为意义重大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虔诚而又认真地准备春节所需,对春节进行多角度介绍之后,共同朗读《春节童谣》,感受古代民间的春节的热闹氛围。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现象,如碎片化阅读、不断增加的节日等,导致当代青年人的民族意识逐渐淡薄,缺少民族自信与民族责任感。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将传统节日中的文化意义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传递民族精神。传统节日文化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优秀教学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让当代小学生谨记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接班人,才能抵抗外来文化的冲击,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加速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凤.让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10.
[2]王淑绵.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3.
[3]顾景红.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教育,2018(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