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妙玲
广东惠州大亚湾澳头实验学校,516081
摘要:通过创设相关情境,使学生沉入其中,从而获得有效的体验,这就是情境教学法。通过相关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着明显的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贪玩的性格尚未褪去,注意力依然无法做到有效集中,所以需要老师发挥引导作用,创设情境,提高课堂趣味性,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兴趣。所以本文对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作简要探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
在之前的传统授课模式下,语文作为文学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更加注重理论的传授,多以老师讲课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但同时学生也很难以对语文学习提升兴趣,简单的将语文学习等同于各种背诵、记忆,自身的语文素养并没有提高,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创设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打造高校课堂。
一、课外拓展,吸引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来说,其讨厌的并不是语文这一个课程本身,而是讨厌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转变教学方式很容易便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主空间,使其可以充分领会到语言的魅力。另外,老师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其课堂趣味性和体验性,如此一来,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在上课期间便会处于一种自主状态,听课效率大大提高[1]。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比如在学习某篇文章时,对作者背景进行讲解时,不要单纯的讲解作者的学术背景,将作者的为人处事都加入其中,让学生全面来看待作者,真正将作者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除了能够体会到春天的岁月静好之外,对作者的背景进行讲解,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朱自清本人的性格非常倔强,常常因为一点问题,就与学生争的不可开交,其自己也承认过,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但是他并不能说服别人,别人也不能说服他。除此之外,文人的体别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晚年领救济粮时,很多人都领了,就他不领,并且决绝的在抗议书上签字,哪怕饥寒交迫,文人的气节从不从短过。通过适当的课外延伸,学生对朱自清本人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有利于把握课文,也有利于学习作者高尚的气节。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文与学生的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其情感水平。若想达到以上目标,老师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沉入其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的洗礼[2]。
比如在学习《窃读记》时,老师可以通过相关问题来引入情境,“同学们喜欢看书吗?同学们会不会去书店看书?那有没有过在书店阅读的经历?”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回答。“有过,之前在书店看过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那你们读到喜欢的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沉入其中忘记了外界环境呢?”“是的。”“本篇文章作者林海音也是如此,她也是去书店看书,投身于书中,忘记了外界环境,不过她可没有同学们幸运,迫于书店老板的压力,她要偷偷的阅读,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她的阅读经历吧!”一边讲解,一边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书店的画面,勾起学生在书店阅读的记忆。在解释课本内容时,学生还会被提问到,“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假如书店老板不让你看书,但你又非常想看,口袋里又没钱买下,那怎么办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大方向上是明确的,但细节上这一直处于一种自主状态,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创设情境时可以选择情感情境,也可以选择创设生活情境,具体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三、尊重学生,密切交流沟通
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法,就若想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活动就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老师呈现一种敬畏的态度,畏大过敬。这种关系直接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远,不利于彼此的交流沟通。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听不懂,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这种关系课堂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时期下,老师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密切与其交流沟通,让学生愿意但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如在情境教学之中,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重点,提高学习能力,老师应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习成长。试想一下,假如学生见到老师永远是怕的状态,那么在上这位老师的课堂时,很容易便会产生排斥情绪,老师即便是努力创设情境,也很难脱离个人主观的影响。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友好状态,老师创设情境,学生也可以很容易接受并投入其中。
结论:
通过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境教学,结合课外拓展,吸引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尊重学生,密切交流沟通等,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养提高,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平.简析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20(02):42-43.
[2]王宏宇.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