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钟治芳
[导读] 中年段是小学阅读教学难度逐步提升的一个阶段

         钟治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江口村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545400
摘要:中年段是小学阅读教学难度逐步提升的一个阶段,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从较为简单的识字、感知课文提升到了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中,所以教师会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理念趋向于“标准化”教学、读写结合程度较低等问题。教师在总结出这些教学问题之后,需要应用情境教学法、多元教学法、读写结合教学法等方法,解决这些阅读教学问题。
关键词:中年级;阅读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阅读是贯穿小学语文的一项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同,而在提升学段之后,学生与教师都容易产生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容易因为文章的难度提升而产生阅读学习消极情绪,或者学生会因为学习方法的不当而学习效率较低[1]。在教师方面,部分教师会采取不当的教学策略,比如应用“标准化”的教学策略,忽视引导学生应用阅读学习成果等。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策略,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中年级一般是指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这两个年级的文章相较于低年级的文章而言更具学习难度,且种类也更加丰富[2]。因此,许多小学生在升到中年级后,会因为学习难度提升以及自己的学习方法落后而对阅读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需要采取情境教学法,以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渗透阅读学习方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仅应当以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应当在教学中融入“理解生字、词语方法”的教学,以这一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以音频与图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比如,教师播放《上学歌》,并在幻灯片中展示于互联网中搜集的与课文相契合的图片,比如枫树落叶落满笔直水泥道的图片,金黄色树叶落在水坑中受阳光照射而闪闪发光的图片等。在歌曲与图片的双重刺激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在学生们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生字,然后提问学生:在预习之后,你们能够认读出这些生字吗?优生甲举手,并快速、完整的读完了这些生字。对此,教师需要细化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学生回答:我在预习时查了字典,并且在书上写了拼音。而且,我妈妈还教我将一些容易写错的生字放在一起记。比如,洼和娃两个字很像,它们的读音也很像,可以一起记。在学生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就此切入生字、词语的理解方法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二、采取多元教学法,引导学生表达个性
         中年级的学生在心智方面已有一定的进步,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3]。

对此,教师需要避免应用“标准化”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多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基于教师提出的开放性或者研究分析性问题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在对文章进行细节分析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1-6段的语言解析时,教师可以点出教材中的一些特殊句子,然后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为例,教师的预期答案为:风雨交加为落叶和水泥道上积水形成条件。但教师并不只肯定这一答案,而是让学生举手回答对这一句的看法。由于思维的差异性,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回答:两个秋字,说明已经到了秋天了,所以枫叶变成了金色。这一答案虽然不符合教师的预期,但是教师依旧予以学生肯定,并组织学生进行鼓掌激励。而有的学生回答:我看到文章后面还有一句一模一样的话,我觉着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教师先表扬:很好,你对文章的阅读非常仔细。然后,教师再细问:那你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或者作用吗?学生:我认为写了两次表示作者非常喜欢秋风和秋雨,因为重要的事情要说很多遍。至此,学生的回答虽然偏离了教师的预期,但是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却有较强的培养作用。
三、采取读写结合法,辅助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的写作教学可以说是从中年级开始的,一二年级的写作主要以词语与句子为主,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不甚明显[4]。而在中年级的教学中,由于课文的复杂程度提升,课文蕴含的写作教育价值也相应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需要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辅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得到足够的锻炼。
         在《秋天的雨》教学之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后的题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训练,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比如,教师将教材中的写一写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并且附上相似的写作问题以及提示。比如:(一)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二)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秋天的雨还和什么有关,将想到的内容仿照教师展示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句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比如,有的学生由歌联想到了画,并且应用了本节课的词语。具体为: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副五彩斑斓的画。还有同学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内容,将闹钟引入第一句中,以秋天的雨藏着闹钟的方式,接续候鸟在秋天迁徙这一现象。在学生们写完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彼此的句子,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情境教学、多元教学、读写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渗透阅读学习技巧。如此,教师能够增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价值,使阅读教学兼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辅助学生发展创造思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等作用。并且,开展这种综合性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还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继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0(16):41.
[2]林晶.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0(11):172-173.
[3]李兴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华夏教师,2020(09):48.
[4]窦立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J].教育艺术,2020(0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