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强
杭州市明德小学 310022
摘要 个性化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对于个性化阅读而言,主要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需帮助学生积极地去理解和体验文本,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领悟和思考。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高消耗低效果的情况,需要教师在阅读中帮助学生回归本真,以文本为依托,思考文本内容,让学生走近作者,体会人生百态,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
引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个性化阅读是互通、相融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产生个性化行为。没有学生参与的阅读课堂,就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个性化阅读过程就是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阅读质量。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出合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具备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时代,各种文化奔涌泛滥,阅读教学中面临着阅读者与语文文化的距离增大、阅读兴趣与阅读水平有所差异等难题[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的目的在于促进阅读的全面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喜欢散文诗集的学生提供散文诗词类阅读材料;可以为思维活跃的学生提供极具趣味性的寓言阅读材料等。该教学使得阅读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忽略文本意义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文本字词段落的理解,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且大部分阅读教学集中于课文重点篇目,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课堂中,师生之间交流匮乏,学生难以有机会做到自主阅读钻研,对于自己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难得到解答。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兴趣下降。
(二)学生自主性缺失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设计更多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思维。但阅读教学中若设计的问题缺乏引导性,会导致学生理解文章的自主性缺失。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一)把握文本,帮助阅读理解
1.重视文本背景
任何有价值的文本背后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尤其是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名篇,其韵味更加深远。学生通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真正意义上去品读文本,领略文本创作的时代意义。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村晚》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图片向学生展示诗人雷震生活的地方,创设田园悠闲自得的生活环境,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自在、闲适的感情。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百家讲坛》等特色纪录片,赋予学生多角度感受中国文化的机会。学生基于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对各个时期的阅读材料有初步了解,利于学生阅读纪实类的文章。
2.抓住文本结构
教师往往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只需要读会文章、读懂文章就可,造成了学生读过就丢的阅读观念。而阅读材料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存在意义,教师应该从小小的一篇文章教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一文篇幅较长,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划分层次,理清文章内容。小学是开拓学生思维的初期,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划分层次,培养构建文本框架的意识。该教学中教师只需在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下予以指导。
3.注重写作手法
语言艺术不同,所表达的情感有所差异。当学生无法把握文本思想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根据语言特色品作者心中所想;当学生细细品读一篇文章时,会被其中的表现手法所吸引,这也是一种“现学现卖”的写作技巧。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一文包含语言、动作描写,还有比喻的运用。教师讲解课文时,留意文中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目的。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通常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手法的形式,忽略了写作手法如何恰当运用于文章中。写作手法本为文章增光溢彩,切忌将写作手法成为写作负担。
(二)拓展延伸,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时间有限,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2]。所以教师可将阅读延伸至课外,两周一次大读,学生之间分享交流阅读篇目。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改编而来,该历史名篇容易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而且有更多的学生早已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因此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三国演义》,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教师以设置引导性的问题为重,不宜过多,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即可。例如文章的主旨句、段落的中心句等。
结束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一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材料的价值,为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汪辉芳.语文课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9(34):30-31.
[2]杨献群.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延伸性阅读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