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
香格里拉市电子信息化教育所 674499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理论,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需要进行及时的变革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还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更大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之下,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语文教学,还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工具,促进语文教学更加有效的进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在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运用过程中仍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能达到一开始就预想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些合适的对策来展开讨论,并努力去解决好这些问题,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语文为什么要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语文教师要积极从教学上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首先,信息技术的加入促使着语文教学朝着新课标要求的方向进行不断地变化。我们要让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语文素养,如果直观意义上使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能力理解,他们往往不会深刻的理解。因为学生自身的各种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如果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的更多优势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使两种教学方法形成更加深刻的结合,就会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质的改变。当他们拥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便会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兴趣。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积极使用,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改变,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成熟性的运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使课堂的氛围在沉闷的过程中压抑了学生更加自主的思维知识能力拓展,所以为了更好的使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的理解不再困难,语文教师有必要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身教学环节的不断创新和设计。
二、信息技术使用中的原则
(一)丰富性原则
语文课堂不是只能读书、背诵,靠想象力去还原书中的场景,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去展现那些景象,让学生们投入其中,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语文。如在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壮阔的壶口瀑布的胜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课文描述的景象。
(二)辅助性原则
正如前文中所说,信息技术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手段,应当按照辅助性原则去进行使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对语言本身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且对这些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应用。
信息技术之所以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有较大范围的应用,还得益于它的高效率。运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展现更多的信息,效率得以提高。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几种形式
(一)视频资料,加深印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由于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有限,课文中所涉及的场景,单靠语言的描述,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尤其在教学一些与年代战争等有关的文章时,这些书中的场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适时地用一些影视资料作为背景补充,情境渲染,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中,深切地走入人物世界。如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阿炳可能遇到的一些不屈、悲伤之事,通过视频、音乐以及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从中感悟阿炳一生的跌宕起伏,学生感悟更深。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融情于境,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图片展示,帮助理解
在语文课本中,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会配有一些插画。但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图片,这时教师运用投影把图品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关注。但是课文中的插画毕竟数量少,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图片补充,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文字、图片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次教学游记的习作中,我整节课设计了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的思路,到达的地方作为范文写作题材,随着师徒四人一起观赏景色,过程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共同探讨悟空的作文,好在哪?为什么?缺点在哪?如何修改?学生的参与性变强,积极性变得非常高,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视听结合,渲染气氛
古诗的教学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古诗的文字不多,但描绘的内容却不少,学生往往懒于想象,此时用上图片、视频,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再者,古人的表达较为含蓄,喜欢用诗词表达,同一景在不同心境下却是不同的,所以,进行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补充,在教学时尤为重要。同时,在学生朗诵诗,配以相符合的音乐,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字美,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有部分的古诗本就可以吟唱,如《水调歌头》等,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看、耳朵的听、内心的品,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补充资料,拓展思维
当课文中所设计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学生难以理解时,教师通过资料的补充,可以及时地填补学生这一块的知识空白。同时由于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知识点也广,教师如果要全讲是不可能的,在一节课的结束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推荐一些书籍,或是影视资料,指导学生可以自己再去了解一下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广玉兰》时,学生对广玉兰可能不太熟悉,这时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就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观察广玉兰。在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咏物抒情这种写作方式时,则需要学生了解作者陈荒煤的生平,这时,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陈荒煤的事迹,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总结
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提供有效帮助,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傅晓雷.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44.
[2]范亚群.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S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