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杰 孙晓栋
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 650000
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 650000
摘要:随着对高中新教材的逐步应用,与之相关的教学思想和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对比以往教材发现,新教材有很多新颖的地方,增加了不少极具时代性的元素,如信息技术,但也删减和调整了一些内容。数学思想内容变得更加突出,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更新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本人对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本文将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版)进行解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认识与理解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加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要求
新教材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更加广泛且有深度,对基本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合思想、几何直观等应用的更加详实和透彻。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函数,而这恰恰也是难点,作为学习函数的重要载体,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绘制函数图像方面,准确且直观的绘制,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解读函数信息。
放大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正视数学这门学科,而不仅仅将它视作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发现概念的过程,数学带给人们的不是对现象的揭示,而是对本源的思考,数学思想是由本源所放射出来的信息,帮助人们认识宇宙的信息。
(二)信息技术整个是亮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信息化科学技术进行教学。在以往教学中我们也会用到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带有科技元素的教学设备,但只限于辅助教学。随着核心素养提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各种应用软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应有的功效。比如,用Excel制作绘制函数y=x3的图像(如图一);借助几何画板绘制函数y=bx2(b≠0)的图像等。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的《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中还特意增加了
(图一)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这一内容。同样,在《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等章节中也融入了信息技术内容。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既体现出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又说明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信息技术再怎样强大,它始终是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老师和学生去思考。
(三)部分内容被删减
与以往教材相比,改革后的新教材在某些内容上也所有删减,比如定义域和值域。当前数学教育比较看重学生对函数思想和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在一些过分强调技巧化训练的环节是有所削减的。再比如反函数,新教材已不再要求学生对某已知函数求解反函数,也削弱了反函数的概念,只要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即可,同时也适当减少了对对数函数学习的要求。其它内容的削减与调整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进行介绍,重点在于我们要领悟新教材设计的初衷与中心思想。
二、对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变化的认识与理解
每一次新课本的出台,最忙碌的就要属老师了,如果仅仅是小修小补还好,一旦增加新内容(如信息技术)就会让老师变得格外心烦,以此次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为例。信息技术的融入,相当于要求数学老师又要多学习一门新技能,这对自我能力提升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仔细想来,这种做法也是必然,特别是在国家极力倡导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巩固和提高老师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像数学这种抽象又枯燥的学科;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绘制函数图像时。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其实是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对概念、结论、技巧的讨论上,也不再重视模仿和积累,而是体会并感受探索的过程,在观察与思考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的精髓,并习惯于数学思想与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结束语:
课程改革过程是缓慢和艰苦的,虽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新教材内容在设计上是否合理,还需要时间去进一步检验,但改革初衷是好的,方向也是正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要想充分贯彻和彻底落实新教材的核心思想还需要一定时间,当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是要看清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改革的。
参考文献:
[1]杨光伟,裴娣娜.数学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何金红.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分析研究--典例分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云、陈静安、朱维宗.美国“2016”计划中学数学教材评价及其其实[J].数学教育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