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性、优质化复习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 耿俊双
[导读]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耿俊双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三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材内容简单,但教材中的化学用语繁多,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团、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在新授课阶段学生感到这些符号易混、难记,应用时常出现张冠李戴、丢三落四的现象;更有同学感觉化学用语枯燥乏味,称其为第二外国语,学习不感兴趣,直接影响成绩不高。因此化学用语常常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分化点。如何做好化学用语的有效性、优质化复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探索,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初中化学;元素符号;复习体会
一、元素符号集中订正,规范要求,强化记忆,做到一丝不苟。
         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常见元素符号的准确记忆及规范书写尤为重要,因此复习时将常见错误集中指出并订正是非常必要的。如易记混的元素符号有:“Al”与“Cl”、“Ca”与“Cu”、“Hg”与“Ag”、“Ag”与“Au”、“Na”与“Ne”、“Pt”与“Pb”等。元素符号书写的随意性也导致不少学生丢冤枉分。如“CuSO4”中的“Cu”将小写字母“u”写的既不像“u”也不像“a”。复习化学用语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示范还是学生练习都要注意规范性,做到一丝不苟。
二、巧妙利用模型图示,增强学生对微观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到符号的抽象;并强调对符号进行语言叙述的准确性、规范性。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主要涉及到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等知识,抽象、繁琐、相似性强,学生易混淆。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正确、充分地理解有关概念,认识到这部分符号是相关概念的抽象概括,与之是“名”与“实”的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图示实现“名”“实”互现,变抽象为形象,加深理解记忆。例如:元素符号及周围附加数字的含义可借助图示说明符号的意义:

         将符号与模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助于理解符号的意义,还将为进一步分析质量守恒定量的微观解释与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图打好基础。
         不能使用规范语言描述符号的意义也是学生常犯的错误。如Mg2+描述为镁(或元素或原子)带两个正电,不能准确描述符号所表示的微粒种类或在描述中漏字。又如“SO2”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将“一个”“分子”等关键字漏掉。纠正答案后及时强化练习,巩固提高。
三、突出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方法性作用,针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规律性总结,做到触类旁通。
         化学研究的物质种类繁多,每种纯净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化学式,学生在记忆时往往会认为死记硬背是最好最直接最快的方法,所以大多数化学式靠背诵,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化学式记混。如“NH3”记成“NH4”、“KMnO4”记成“KMnO2”、“MnO2” 记成“MnO4”等。即使有同学知道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这一方法,往往也会因记忆化合价麻烦而拒绝尝试,或背过了不会运用、忘记运用。书写化学式时仅从名称给予的信息中将组成元素拼在一起,如“NaCO3”“NaSO4”“BaCl”等。化学式书写错误直接影响到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错误,成为试题中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复习时必须进行方法性指导。首先要求学生记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强化练习利用最小公倍数法或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认识并接受这种方法,进一步同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熟练准确的进行书写。另外利用化学式求某一元素的化合价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规律性总结也有利于化学式的有效复习。如化合物的化学式可按如下规律排列,金属氧化物:MgO、Fe3O4、CuO;非金属氧化物:SO2、CO、NO2;无氧酸:HCl、H2S、HI;含氧酸:H2SO4、H2CO3、HNO3;碱:NaOH、Ca(OH)2、Cu(OH)2;无氧酸盐:NaCl、BaCl2、FeCl3;含氧酸盐:Na2CO3、CaCO3、BaSO4;有机物:CH4、C2H5OH、C6H12O6。
         通过比较归纳同类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规律,既能熟练准确的书写同类物质的化学式,又可通过化学式的特点对化合物进行准确分类。如在CO2+3H2==H2O+甲醇 反应中,写出甲醇的化学式。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符号“CH4O”,而忽略了甲醇属于醇类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有规律性,同乙醇“C2H5OH”,应为“CH3OH”。
四、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可借助于化学实验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完整体验化学变化过程;利用科学方法灵活记忆;通过构建网络图,增强不同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联想记忆。
         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符号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化学的水平。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复习是化学用语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配平。死记硬背配平系数;缺乏配平的意识,忘记配平环节;没有掌握必要的配平方法,不会配平;配平方法使用不当,造成配平耗时耗力,最后导致放弃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次,“不知道生成物”也是导致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成物不清楚,有时少记,记混”都是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的突出表现。死记硬背带来的必然后果是缺乏应变力与创造性。有些学生只会书写见过的方程式,而对于那些以前从未谋面的方程式,则不知如何应对。另外,常见错误还包括记错(或漏写)反应条件、漏标生成物状态等。
         复习过程中强调背诵不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最好方法,要学会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各部分间的联系。不妨将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再做一遍,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再经历一次完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对化学方程式复习的促进作用。如演示铁的燃烧实验,将有关知识归纳如下:①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②生成物为黑色“Fe3O4”而非红色“Fe2O3”,“ Fe2O3”为“Fe”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③利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④写上反应条件,指出不写条件反应不会发生。⑤“Fe3O4”固体不标“↓”,指出“Fe”也为固体。⑥物质燃烧要有“O2”参与,推广到当写其他物质燃烧的反应物时不要忘了写上“O2”。
         掌握科学的方法记忆化学方程式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有关事实进行意义记忆,如根据平常实验的印象、反应的规律性如反应类型、化合价有无变化等来记忆。也可利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记忆化学方程式,通过对一个化学方程式而延伸到一类化学方程式,个别的强加记忆。如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可根据“CO2”与“Ca(OH)2”反应方程式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后“CO2”转变为酸根“CO3”的规律,写出“CO2”和“NaOH”、“SO2”和“NaOH”反应的方程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再到运用归类,记忆的水平层次逐渐升高,而记忆的难度却大大降低,学生学习信心会大大提升,复习效果显著。
         根据化学方程式构建网络图,增强不同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是复习整理知识、查漏补缺的有效手段。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了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深入理解,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对化学方程式的联想记忆,也有助于做推断题。如:1、教材上册P124单元小结: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转化关系网络图。2、含铁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FeCl3←Fe2O3← Fe→FeCl2→Fe(OH)2
                            Fe(OH)3
    总之,化学用语的复习是一项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教师统筹规划,在认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复习的有效性、优质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