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振仕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佳平小学 535421
摘要:对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往往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数学教师应打造数学兴趣课堂,将课堂打造成更加富有趣味和活力的场所,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和实践,继而不断提高其学习质量和学科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浅谈如何打造农村小学数学兴趣课堂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兴趣课堂;打造
引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体系对小学教学提出要求,即“教育系统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鉴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数学知识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借助数学本身特点,激发小学生学习热忱及兴趣,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为高阶学习积累学习基础,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它蕴含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因此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有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其弊端。老师占用的时间太多,这种比较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分钟,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高效的10分钟,运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转换的比较直观形象的知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农村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打造
(一)个性化教学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化差异,小学期间个体差异最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上。因此,只通过简单的讲授,学生掌握情况差异应该会更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重点、难点的讲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前,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读,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明确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对讲解的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对讲解的重点难点有明确的把握,就更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设计微课课件辅助学生剖析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微课教学活动,从而带领学生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剖析中逐渐把握核心知识的内容,进而有效突破重难点,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如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具体知识点单独提取出来制成微课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顺序来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以此辅助其展开针对性地思考和训练,有利于引导其通过复习旧知、联系新知来进行创造性地探究和学习,进而促使他们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高效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音频效果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环节。同时,对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安排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具有较理想的视听效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音频、图像得到直观的展现,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中,老师可以将十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集中他们对学习过程的注意力。另外,对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从生活环节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能够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原型展现,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在生活实践方面的应用激发。
(四)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师培养的重点,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培养的关键。例如:符号意识、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这些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发展数学思想的驱动力。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因此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过程。
结束语
作为学生科学发展的基础,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是学生个人素质、学识、思维等成长的关键。同时,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点,也是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数学的重要阶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对小学数学教育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学校、教师、家长应紧跟国家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党治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8-229.
[2]殷国君.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兴趣持久性的保持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57+59.
[3]周宏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再探[J].新课程研究,2019(3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