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黄春
[导读] 高中化学是高考科目之一

         黄春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平坝第一高级中学  651100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考科目之一,难度相较于初中化学要大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顺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不断深人的当下,教育考核目标愈加全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模式。这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坐在教室被动地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状态,没有思考的空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背诵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据,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不能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纯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入探究,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学习行为低效
         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的综合体现,高中生化学学习行为低效直接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行为低效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重学习时长,轻学习节点,低效的学习行为直观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例如,课后的作业量在九点钟前轻松可以完成,由于高中生写作业时注意力不专注、边学边玩等低效行为,导致十一点甚至十二点完成作业,不仅作业质量不高,还会影响第二天上课效果;二是重学习态度,轻学习内容,在化学课堂上,提倡高中生发散思维,主动提出问题,然而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往往抓不住教师讲课重点,揪着旁枝末节向教师提问,恰恰忽略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三是重学习知识,轻能力培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通过感知知识、做出行为选择,最终养成各学科核心素养,不会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现状严重阻碍了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营造趣味的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由于高中面临高考,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在化学学习当中不乏要背诵一些公式,在沉默的背诵当中学生会逐渐降低学习活力,并且潜移默化下去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丧失对于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营造趣味的化学课堂十分重要,在紧张的高考环境下,趣味的化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活力,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重拾对于化学学习的信心。教师营造趣味课堂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营造,将教学内容和趣味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提高自身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化学课堂当中积极主动地跟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营造高效积极的化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当中看到了哪些金属,然后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些金属物品向学生发起提问,学生抢答会获得荣誉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增加难度,给学生一种闯关的感觉,又或者是打游戏的感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活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不一样的金属以及化合物。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为学生讲解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  
         2、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验教学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氯化铵受热分解》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进行氯化钱分解的实验探究。首先,各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及探讨,自主编制实验方案,并在班内分享;其次,教师对比每一个小组的方案,并鼓励其他小组给出相应的评价,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方案;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实验,并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快速记下实验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现象及其中所涉及的重要参数。
         3、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科精神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要想切实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教师就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出发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较熟悉的铝制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铝箔,结合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铝的性质。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柑竭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并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铝箔熔化;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及其相关原理。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砂纸打磨铝箔的表面,用“加热经过打磨的铝箔会引发什么化学现象?”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并通过实验论证。
         教师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导人教学,通过联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深人了解了铝的化学性质,巩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促进了探究意识与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效养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颖.高中化学教学简谈[J].南北桥,2018,(23):67.
[2]代璇.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读写算,2018,(36):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