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胡晓龙
[导读]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晓龙
         云南省禄劝县屏山中学  651500
         摘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路劲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全心全意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知识的教学工作,力图为数学知识赋予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逐渐树立学习自信,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具体实践应用能力。如何有效推动教学进度和提升教学质量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方式太单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知识灌输,教学形式太过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非常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2、课堂氛围太沉闷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经常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一个人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需求,严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使得学生无法参与其中,课堂教学的氛围异常沉闷,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情境不完善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是加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而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无法熟练掌握这一教学手段,使其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甚完善,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导致课堂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加血的有效路径
         1、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缺少趣味性,课堂环境枯燥且死气沉沉,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逐渐降低数学教学质量。针对传统教学的问题,教师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针对学生的性格和特点改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课堂,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可以脱离课本教学模式,以视频的方式将学生带人数学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快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等,教师可以借助PPT教学,在其中穿插一些动态视频,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研究,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延伸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能在不断引导中自己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用好奇心和问题探究来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加强记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从课本中提炼出来,提升学生集体学习的气氛,也能让教师更好地观察学生的状态,调整授课进度。
         2、情境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数学情境
         创设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从多个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选用最符合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完成教学情境创设,从而让创设的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进而最大化实现教学情境对于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专业运动员投篮动作的图片,利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完成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在图片上完成二次函数建模,告诉学生篮球在入筐过程中经过的路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再向学生展示篮筐高度、篮球运动轨迹、篮球运动最高点距离地面距离等,引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和教师所提供的数据计算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从而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3、分层教学: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
    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m)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
    例如,在进行“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不断的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偷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伟平.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家长(中、下旬刊),2018,(9):98.
[2]巫琳.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