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何开有
[导读] 目前我国在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何开有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大成中心小学         广东信宜  525300
摘要:目前我国在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使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问题式教学;有效策略
如何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改变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存在的“知识本位”和“题海战术”现象?如何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重视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寻找抽象数字背后的真正意义?这一切离不开一个“问”字,离不开师生恰到好处、意蕴十足、富有情趣的巧问、善问、追问。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很好体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陈述白己的意见。但是,小学生一般性格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白己的情感。这使得本该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不积极参与,只好由教师白己完成。这样,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进度,但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也非常无奈,授课的进度要保证,教学任务要完成,教学成绩还要提高。教师面临重重任务,只好选择比较顺畅的途径,减少与学生课堂互动的机会,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教师的一言堂现象不可避免。
         2、重讲解、轻思考能力培养
         过度重视讲解、轻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讲,出现这种局面有其客观原因,即数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并不完善,几乎不可能自己抓住知识点,也很难自己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教师的讲解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应该把握教师讲解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的讲解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只需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课堂学习就基本完成了,学生既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必要,也没有要进行思考的意识,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教育的基本目标也不相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式教学策略
         1、创造有效问题情境,激发活跃学生思维
         提问教学其实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很普遍,许多教师往往都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但是,仍旧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对学生开展提问环节时常常过于随意,没有对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回答进行过多的关注。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提问的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提问问题的建设和研讨,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为学生创造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精巧提问中主动思考,养成爱动脑的良好数学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适时引入提问环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他们注入生机和活力。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深化问题情境,也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提问环节,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推动课堂教学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创造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你能把你所认为的不同类型的数写出来吗?你知道有哪些种类吗?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引导学生在划分数的时候应当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理解。然后,在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根据你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思考一下,生活当中有什么是需要用负数表示的?负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问中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导入教学内容后,利用问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注重生活化问题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教学导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趣的教学导人,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兴趣。有效的教学导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选择导人内容时,要注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使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能够更好地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更加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带人进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知识产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超市买自己喜欢的零食,但是在结账的时候学生要自己计算自己买零食花了多少钱,如果妈妈给50元的话,收银员姐姐应该找自己多少钱。通过这样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使用和换算。
         3、创设问题,逐层引导
逐层引导创设需要教师对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层次用问题进行连接让数学课程成为逐层递深逐层探索的问题情境保障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自信心和挑战欲。
例如,教师在设计100以内乘法教学的时候能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利用加减法为学生设计出数罕叠加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加减法情境对学生提问多少个同样的数罕相加后等于这个数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第二个层次总结出“2个5相加等于10,2×5=10”等乘法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0×11等于多少”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等物换算等,总结出乘法计算方式等,进入到第三层次,为学生提供多组数值计算,引起学生的自主计算热情,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说出计算结果。
         利用逐层引导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从结构上变得更简单而且逻辑性强让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向复杂发展增加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逻辑感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逐层引导创设能调动学生在课程中的激情让其不断突破自我,发挥了有效问题情境的优势。
三、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转变能力、买践能力以及探索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都进行了丰富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74.
[2]徐有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