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磊
凤冈县土溪中学 564203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工具,结合新奇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数学习题结合实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教水平质量,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实现增加教育成果,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实施,目前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尚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条件。学校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进行科学化的培养。在明确教学目标后,立足于数学课堂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数学核心素养通俗来说,就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知道某一项具体化的知识或者技能,也不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核心素养介于知识技能与数学能力之间,核心素养反应了数学学习的本质以及数学学习的主要思想,具有综合性、整理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数学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师需要结合课本教材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核心素养的教学,对学生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对数学的认知、理解并且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处理周围的事物。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所学知识,也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初中生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确保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具体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层次、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主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同时,实践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之外。
(二)研读数学教材,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材解读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体现标志,教师要能够充分了解教材结构框架、教材内容和教材中为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而设置的不同板块及其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依据教学目标针对性选择教学模式、设置创新型教学内容,从而建设高效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备课时对教材的研读和对学生的了解制定有效教学目标,引领数学课堂教学方向。
(三)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学,然而,为了真正学好一门学科,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在头脑中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相关链接。认知心理学中有诸多关于记忆的成熟的模型理论,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大脑在语义知识的记忆中有着独特的组织方式。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新的知识点,能够通过自己已有的能力将其整合到现有知识框架体系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授课中注重此方面的引导教学。最终形成数学与其他知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使知识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相应扩散,将学生的大脑激活,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即便出现个别知识点的遗忘,也可以通过与其关联的内容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促使条理清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能力与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后,才能进一步地深入到课堂实践中探析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策略,在整个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创新多种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1]顾韬.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观察,2019,8(41):119-120.
[2]林学兵.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40-644.
[3]王修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一).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