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李云
[导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

         李云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邮编:251100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国家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具体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前言:
         创新是未来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和国家的需求。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地挖掘出数学课堂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优势,采用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质疑——让学生想创新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故意留下疑点,给学生设置“陷阱”,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发展矛盾之处,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促进学生有效数学问题的生成。例如,教师在进行“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教学时,就可以设置有趣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老师昨天去邻居家看猫,发现2只猫有7条腿,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当中进行有趣的质疑,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探究的欲望。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融合到问题中进行设问。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方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以一个高效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
二、探究——让学生敢创新
(一)巧设悬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巧设悬念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课程的内容时,就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因为是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学生只要想一下就能轻松地回答出来,接着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表扬,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氛围下提出问题:圆的面积怎么算呢?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学生因为没有学过该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面面相觑,只有一小部分预习过的学生能够说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渴望一起进入到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整个教学过程都会张弛有度、紧张有趣,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运用趣人趣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所以他们特别喜欢一些有趣的人物或者是有趣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授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家的成长事迹,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去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点,另一方面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授《可能性》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抽签》。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国王的监狱当中有一个判了死刑的犯人,但是这个国家有个有趣的规定就是被判死刑的犯人可以抽签,如果抽定是生那么这个犯人就可以不死,如果抽到死的话,那么这个犯人就会即刻被执行死刑。在抽签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个犯人的仇人很希望这个犯人的死,于是就偷偷地把装生死签的盒子打开,把两个钱纸条都换成了死。他的所作所为正好被与犯人关系较好的另一个犯人发现了,于是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即将抽签的犯人。第2天犯人抽签的时间到了。但是由于两个纸条都写着死,于是这个犯人特别机灵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抽出一张纸,然后就把纸条吞进了肚子里面……同学们,请你们想想这个犯人最后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通过这样适宜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己感悟去思考问题,最终使学生的创造性获得发展。
三、激励——让学生爱创新
         小学生的身心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在学习和求知过程当中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在进行探究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错误,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批评,而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保护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会“接嘴”和“插话”,学生的这些表现肯定是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但是同样也侧面的体现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所以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去探求的学生进行这些行为的动机,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小学生他们对自己没有一个完全的了解和认知,所以自我评价的能力比较低下。所以他们常常是以教师的评价为基准。因此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性格特质。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结: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跟随时代的步伐,给学生搭建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当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参考文献:
[1]杨隆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 报刊荟萃, 2018(2).04
[2]屈爱云.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4):7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