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微课程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张珊珊
[导读] 2017年5月,我有幸能够加入到学校申请的山东省级课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研究》的课题组

         张珊珊
         ——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一、我对核心素养和微课的认识
         2017年5月,我有幸能够加入到学校申请的山东省级课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微课开发研究》的课题组,在培训和学习中,我更加频繁接触到了“核心素养”,“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者学习数学某一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它是在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尚志教授进一步总结归纳: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注重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从教学上来说,就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将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整合成微教(学))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微点评六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这六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形成“非常6+1”。它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能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能营造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的情境。
二、充分利用微课的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微课设计中即包括对学生的目标引领、素养培养、方法指导、问题导向、思维启导、评价实施。可以通过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上升为课堂的学习目标进行解决,这样使用微课的“翻转课堂”,达成“教学目标”,实现了“先学后教”,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学生对网络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我们作为教师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呢?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游戏,也可以轻松学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到知识不是一定要面对着枯燥无味的书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感。我尝试着引导学生进入“洋葱数学”,引导学生去观看我将要讲授的课时相关的微课,并制定预习单,上课时前10分钟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
         2017年国庆假期时,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每天预习一节内容并做预习作业。我教学完旋转一节“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后,让学生在课上学习了洋葱数学中微课的“旋转前后点的坐标特征”,视频部分截图如下:

最后用测试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测试题为: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5,-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     )
     A .(5, 3)       B.(5,-3)      C.(-5, 3)    D.(-5,-3)

2. 如图1,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把△AOB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
坐标是(    )
A .(3, 4)    B.(7, 3)   C.(3,-4)    D.(7,-3)
         测试结果显示:全班41名同学中,第1题正确的达到37人,第二题达到正确33人,第3题能准确画出旋转后图形的有31人,这个成绩对我们这样的班级来说是很喜人的了。

                                                               
三、微课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2020年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和老师们不得不选择利用“钉钉”上直播课。学校也成立了“空中课堂”研讨小组,专门针对网上直播课录制本校自己的资源库。先期实验过程,正好上到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我像往常一样教学,从作业情况看,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主要是对常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不明了,因此我决定录制一个专题教学视频,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抛物线的位置特点判断a,b,c的值的符号以及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于是我用几何画板、PPT进行了知识呈现的设计,然后在播放时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最后终于大功告成。部分内容及设计如下表:
内 容 呈 现    配  音
      我们已经学过二次函数
的图像,那么常数a,b,c对函数图像的位置情况都有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首先来看看a,改变它的大小,我们发现: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内 容 呈 现    配  音
    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得到

这样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看着自己花费了将近一天时间才录制出来的作品,真的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就是要找学生试验成果的时候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我在所教班级里选了基础水平相当的12名学生,将他们分成每组6人的A、B两组,对A组的六名同学布置当日作业:利用课本、笔记、作业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二天将进行小测验。而对B组同学,我通过钉钉给他们发了我录制的视频,要求在家观看,至少看三遍,要尽可能多地理解掌握视频里所介绍的方法,第二天也要和A组同学一起参加小测验。
         第二天我利用自习课组织他们到年级辅导室进行测试,测试题只有一道题,如下:

测试用时6分钟,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中数字为该组选这个选项的人数):
组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组    6    5    4    4    4    5
B组    6    6    1    6    0    2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①②④⑥,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对比较容易掌握的①②④的判断差别不大,B组还是有微弱的优势;但对比较难理解的③⑤⑥就有了明显的差异,B组学生能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数更多,由此说明,通过视频复习来对知识巩固和应用的效果更好。看来,微课教学的效果还真不是吹的,不过我还是本着科学的态度,真实情况如何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说明,所以我下定决心坚持探索下去。
四、微课教学实践的收获
         1. 教学改革不一定是照搬照套现有模式,应当结合实际环境适当运用其中的部分环节、方式、方法,与自己的教学习惯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2. 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教研工作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