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孙丰国
[导读] 为了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学校教育顺利融入终身教育体制之中

         孙丰国
         山东省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251100
         摘要:为了实现知行结合,促使学校教育顺利融入终身教育体制之中,生活化教学思想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就需要全面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探究,使其利用生活认知经验去分析学科问题,再以学科知识去解释生活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渗透生活化教学思想,以便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状态,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数学。本文将从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利用生活问题推动探究、利用生活实践实现建模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逐步渗透生活化教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策略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都存在脱离现实生活的严重问题,导致小学生难以理解数学概念,为了应付数学学习任务又不得不死记硬背数学理论,渐渐产生了繁重的记忆负担,让小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而且,由于缺乏生活迁移,小学生即便背诵了数学理论,且能在纸笔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去依然难以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需主动尝试落实生活化教学改革任务,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解释、分析数学问题,使其准确理解数学道理,另一方面则需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全方位优化数学教育质量。
         一、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际的五分钟,标志着一节课的开始,而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主动利用生活资源导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回忆生活经历,使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顺利展开数学思考,初步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
         就如在“认识图形”一课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有意识地去分析几何体的图形结构,笔者就准备了易拉罐、矿泉水瓶、魔方、小箱子、足球、篮球等生活实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类整理这些实物。其中,有少部分学生是按照生活实物的用途、大小去分类物品的,大多数学生会按照这些实物的图形特点分类整理实物,体现了几何认知能力。对此,笔者就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了分类思想,根据整理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的图形特征,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利用生活问题推动探究
         目前,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关注数学探究,会主动调整师生互动模式,尽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但是,在组织数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必须要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利用生活问题组织数学探究,确保学生可以全面整合生活认知经验,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数学探究任务。
         就如在“多个数连加计算”一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连加规律,使其自主归纳加法法则,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小华与妈妈一起购物,妈妈分别为小华买了一条单价为21元、单价为23元的笔记本,后来小华也为妈妈挑选了一条价值为79元的办公用品,请问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本班学生都可列出“21+23+79”这个算式,习惯性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连加。对此,笔者就提示学生,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数字的内在规律,让学生想一想是否可以通过变动数字连加顺序简化算法。如此,本班学生则可进一步展开数学探究,分析多个数连加计算法则。
         三、利用生活实践实现建模
         在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活动,它也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是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实现生活化教育改革任务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利用乡土资源与学校教育条件去组织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促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探寻生活答案,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切实实现知行结合。
         就如在“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就可学习长度单位知识,而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长度观念,使其使用规范的长度单位去描绘物体长度,笔者就设计了一轮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任务:请分别测量教室内的讲台、黑板、学生课桌与椅子的长度,以及学校操场的长度,选择使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描绘物体长度。如此,本班学生则可自主参与长度测量活动,且需针对性地选择长度单位去描绘物体长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长度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既是为了改善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也是为了让学生及时产生数学学科欣赏意识,使其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生活化教育教学活动,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通过生活问题推动探究,通过生活实践组织数学建模活动,全方位地创设优良的数学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有效内化数学知识,逐步学会学数学。
         参考文献
         [1]程爱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方法的运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39):216-217.
         [2]宣以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