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口流民族学校 561000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中,班级管理的水平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是某个班级缺乏班主任管理,那么整个班级则会处于混乱状态,不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会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需要学会微笑,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增强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尊重,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建设者、引导者,因此班主任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以及管理方式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以积极情绪为起点,通过班级管理营造积极组织,塑造积极人格。班主任通过积极的班级管理不仅为学生的和谐幸福奠定基础,也向自己的幸福人生挥手迈进。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运用目前心理学中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来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的积极方面,是一种心理学思潮。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他们渴望通过交往抒发情感、获得关怀与尊重。学校作为一个社会集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为学生提供了增长见识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情绪波动大,而且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此时则需要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合理引导其发泄情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一)促使小学班主任尝试积极管理方式
首先,采用积极管理理念,注意不要为了管理而管理,班级管理真正目的是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班级内的秩序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兼顾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为其创造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锻炼、成长。其次,要建立积极班级制度,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生活当中,促进其以班集体为单位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
但这里同时也要注意,班级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充分沟通,做到有理可依,班主任切不能独断专行使其适得其反。再次,注重学生积极角色设计,让每个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班级角色,使学生在班级体中感受到价值:学生应该有机会评估自己的学业并且为之设定具体目标;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来建立积极的关系(例如:在班会中邀请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给学生做决策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属于同一个班级,班级应该更像是亲切的社群,而不是基于权威的机构。最后,注重积极氛围的形成,在发生问题或学生犯错的时候,班主任不能独断处理,应该更多去尝试创造一种开诚布公、尊重的积极集体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意识到问题所在,并能主动改之。
(二)学会微笑,平等对待学生
作为班主任,应该平等对待学生,不以成绩论英雄,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遇到调皮、叛逆的孩子,班主任不要对其严厉批评,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导,实施柔性化管理,增强学生对于管理的接受能力,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教育。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过于偏向乖巧、成绩好的学生,缺少对后进生的关怀,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教师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也要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改变教师的歧视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通过微笑、眼神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关爱。
(三)配合家长进行双向教育
与父母沟通,交流感情,保持密切的关系,讨论共同教育学生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场所。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得到家长的配合,全方位地教育学生。老师应该和每个学生的父母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学校,老师可以开展以“我的爸爸妈妈”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并邀请家长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做主题演讲,让家长在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正处于成长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就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造出温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钰莹.积极心理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胡译丹.积极心理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陈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小学学生乐观心理品质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