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青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为各行各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让其拥有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为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使用新式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信息时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学习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育;创新研究
引言
在所有理科科目中,数学是较为基础的理科学科,而小学数学对学生今后的理科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我国从多个方面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全方面的人才,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迎接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身心不成熟
由于国家高速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逐渐增加。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以及艺术修养,原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被繁重的课业填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数学学科,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的,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除此之外,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比较敏感,学生的自控能力仍处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二)教学模式落后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国对中小学生建立了学生守则,这些守则,帮助学生约束自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会出现小声说话、不听讲的情况,教师就会重复“安静、不要讲话、注意力集中”这些语言,让学生认真聆听,保证课堂纪律,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压。数学科目的学习本就枯燥,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以及低迷的课堂气氛,极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一)针对小学生身心情况对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教学画面;或者是教师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教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比较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数学题目,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知识,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鸡兔同笼问题,问题的题目较长、主体较多,整体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计算量较大,需要学生思维的转换。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心里比较抗拒,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多次讲解,依旧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从网络数学教学资源中搜索动态图画来解决问题的视频,用动态的小鸡、小兔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思考,在学生解出答案后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数学圆锥圆柱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好的空间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种与圆锥圆柱有关的图片,学生从图片中加深对圆锥圆柱的印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计算公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绝对服从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制作PPT,并在其中加入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时,就“统计”的教学,除了向学生讲述扇形、条形灯统计图,但不应该只关注课本中的内容,还需要向学生展其他多种统计图,让学生对统计图有直观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对考试的内容进行重点的讲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的内容。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形式的统计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实时性,从网络中搜集社会上不同活动所应用的统计图,如:股票市场使用条形统计图,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和父母出去野炊,规划一天的时间安排,绘制饼状图。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总结
教育,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新的知识。学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数学是学生未来从事理科事业的基础,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邢晶参.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235.
[2]薛艳宁.运用信息技术打开小学数学创新之门[J].中国新通信,2019,21(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