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计 炼实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领域下习题设计新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9期   作者:张琛燕
[导读] 动手实践被视为“可见思维”,此功能可以弥补数学上缺乏直觉的不足

         张琛燕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  322100
         【摘 要】动手实践被视为“可见思维”,此功能可以弥补数学上缺乏直觉的不足。因此,将动手实践应用于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还可以激发教学氛围。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完全理解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为了赶上进度并完成任务,他们直接用口头介绍代替了此环节,没有意识到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优化动手实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手操作;精炼实效;习题设计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堂数学课是否达到高效与课堂练习的设计密不可分。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被教师约束在座位上一丝不苟地认真听讲,而更喜欢具有灵活性、挑战性的动手实践。由此可见,动手实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此,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动手实践:
         一、搭题指路  温故引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且系统的学科,先前知识的学习通常是后面相关知识的基础,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数学课上没有什么与旧知识无关的,在新课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发现了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得到了新知识,然后利用旧知识学习了新知识。我们应该掌握此功能来设计课堂练习,例如,当让学生掌握如何在三角形内绘制高时,笔者设计了3套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的指定边上绘制相应的高。
         (2)在梯形指定的底部绘制相应的高。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所以这里设计了这两套练习,以利用知识转移为学生正确绘制三角形高铺平道路。
         (3)显示图表,让学生找出哪条线是三角形的高。通过前两组练习,学生可以快速找出哪条线是三角形的高,并且通过此练习,学生将知道三角形的高,这是从顶点到另一侧的垂直线段,完全了解三角形的高后,很容易克服绘制高的困难。
         二、辩析双练  突出重点
         数学课堂教学为40分钟,剩下的课堂练习时间为15-20分钟,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即使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充分理解老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即使通过学生间交流,我们之间的合作也无法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目标。灵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为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以便学生通过练习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规则的应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笔者在充分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习题,习题集练习可增强学生区分相似,不同和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习题组的练习,揭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增强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做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3*()<321;2.在()里填上>或<:32*5()150;3.估算:78*8=()、206*3=()。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可这样设计:1.说出试商过程:边讲边进行板演。

让学生明白在计算中应该注重什么;2.如果把题目中的27看作20来试商,要试几次?如果看作30来试商,要试几次?比较一下,怎样试商简便些。新课后的练习要起到强化试商方法的作用,可这样设计:1.说一说这些题该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2.不用竖式,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几;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8……15,,300÷()=7……20;通过重点练习,突出试商的方法。
         二、专项精炼  解决难点
         40分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需要针对该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练习。
         例如,三年级下册:对分数的理解。使用分数代表每张图片中的彩色部分,学生们第一次知道,对于一个平均分数,可以将多个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1的数量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老师将教科书中“为每张图片着色以指示分数”的要求改为“先查看分数,然后再绘画”。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中分母分子的含义:分母分为几部分,而分子则分为这些部分。
         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习题难度。习题的难度既不能过低,这样低水平的难度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适合,但对于学习较好的那一批学生,是低水平的重复。若是习题的难度过高,对学生而言,都是很难接受的,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半途而废的想法。因此对习题难度的定义在习题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要。
         三、开放训练  拓展思维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如果不思考就不能学习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我们应该能够正确再现数学思维过程。主要方法是:1.结合考虑的数形结合,即将问题的定量关系转换为图形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根据形状进行思考。2.从特定的感知知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3.从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开始,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4.“变化”与创新。
         例如:教师进行“百分数的应用”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练习:“五年级三班有 48 名学生,这些学生都要参与到大阅读活动中,通过班级讨论决定,每名同学需要购买定价为 15 元的书,而书店针对购买 50 本或 50 本以上的人给予九折优惠,那么怎样买书才最划算?”当学生听到这一问题时,会调动自身思维,计算单独购买、统一购买以及其他方式的价格,通过对比找出最划算的购买方式。这类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这类开放性较强的拓展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思维更具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从而进行数学知识的延伸。
         五、结语
         简而言之,动手练习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发现数学定律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提高思维素质和渗透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了解动手练习的重要性,并使用有效的策略来优化动手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叶顺兴.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
[2]周晓军.浅议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3]文萍,岳增成,普粉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与启示———以“三角形面积”内容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